在很小的时候吃饭,最先学会的就是如何拿筷子,然而长大了回家,父母总是摆好碗筷等我们吃饭!
筷子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传承,更是童年里不可抹去的记忆和回家的期待。
中国作为美食大国,用筷子多年,每家每户,一日三餐都离不开这双筷子。
就连外国人,都说中国的筷子是不可多得的世界文化。
直到如今,大部分家庭所使用的筷子依然是传统的木筷子,
由于木筷子易于雕刻,市面上的木筷子种类也是繁多,并且价格不一。
不管是什么价位的木筷子用久了,就会发霉、长斑!一不小心还可能引发肠道问题!
要知道,中国家庭90%以上使用的都是木、竹筷子
这样材质的筷子在清洗过后,内部格外容易受潮
在潮湿环境下,筷子就容易发霉、异味、长毛
细菌的繁殖速度也是成倍增长
筷子用久了会“致癌”是真的吗?
在国联质检食品药品安全评估中心的一次抽查中,发现60%的家庭使用过的筷子都存在大肠杆菌超标的情况,还有少量的*曲霉素。
还有使用半年以上的竹筷在显微镜下,不仅表皮脱落,污渍中还有细菌在动,看到这一幕,你还觉得你家的竹筷子还能再用吗?
我们都知道潮湿环境是细菌疯长的“天堂”,而没有沥干水的木筷子更容易滋生细菌,其中的幽门螺杆菌和*曲霉素更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更认定它为第丨级致癌物!
其中,幽门螺杆菌严重损害胃粘膜,易造成胃胀、反酸、溃疡,还有口臭。而且传染性很强,几乎是一人感染,全家遭殃。尤其是家里有小孩或老人的,更要注意。
而*曲霉素就更可怕了,它的*性是砒霜的60倍,长期其使用,肝脏就会受到侵害,甚至导致严重的危害。
筷子为什么容易发霉呢?
主要有以下2个原因:
1.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较大
湿筷子的霉菌比干筷子多25%以上。
不同的环境湿度下,筷子上的霉菌数量增长相差甚远,霉菌在湿度80%的条件下(如南方地区的梅雨季节)极易生长,而在湿度40%的条件下基本不生长。温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不大。
2.旧筷子、竹木筷更容易发霉
使用时间超过6个月的筷子更容易长霉,霉菌数量比新筷子和使用个月的筷子要多0%以上。
木质和竹质筷子结构疏松,表面的凹槽、细纹容易藏匿细菌。竹木筷的霉菌计数是不锈钢、合金、密胺筷的7倍以上。
首先,先了解一下是什么?
1毫克致癌,20毫克致命!
*曲霉*素,曾造成数以十万计的牲畜突然死亡,是一种*性极强的剧*物质。*曲霉*素的*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钾的10倍,对肝脏组织的破坏性极强。
它还是我们所知的最强的生物致癌剂,1毫克就是致癌剂量。摄入1毫克就可能致癌,一次性摄入20毫克就能致命。年它就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
1毫克是多少呢?我们以前使用的材质为铝合金的兰花1角硬币,重量1.15克。我们把它大约看做1克,也就是说,这1毫克就是一枚1角兰花硬币的一千分之一。
我们日常中不注意,今天吃了0.1毫克,明天摄入0.2毫克,日积月累,就可能会导致胃癌、肝癌、肠癌等的发生。
小心*曲霉素!1毫克致癌,20毫克致命
夏天是个多雨的季节,很多食物在这个季节稍不注意就容易发霉变质。有些心大的马大哈觉得食物发霉,只要切掉发霉部分就行,不至于浪费食物。殊不知,这看似爱惜粮食的行为很有可能把一级致癌物也吃进肚子了。
这种一级致癌物就是*曲霉素。*曲霉素的*性有多强?有研究显示,*曲霉素在高温开水中照样存活得很好。摄入一毫克就可能致癌,其*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钾的10倍,一次性摄入20毫克就能致命。
*曲霉素主要存在于霉变的食物当中,尤其是霉变的花生和大豆,含量非常高。此外,发霉的米面、味道发苦的坚果、家中未洗干净的筷子以及长久使用的砧板,都是*曲霉素的藏身之所。
误食*曲霉素,轻则会引起急性胃肠炎,重则可以诱发肿瘤,尤其是肝癌。而且一旦食物发霉产生*曲霉素,至少要度以上的高温才能杀死,而水的沸点是度,所以用水蒸煮发霉的花生、玉米等,很难杀死*曲霉素。
建议大家尽量不要囤积食物,应该选择一些新鲜的,如果不能一次性吃完的话,要将食物放进冰箱,降低食物霉变的几率。食物一旦发生变质,*曲霉素就已经潜藏其中,建议将食物整块丢弃。
若筷子出现这些征兆,可别再使用了!
1.变色、长斑
筷子掉漆、变色时要及时更换,以免一些有害物质随进食误入体内。特别是当筷子表面出现斑点时更要小心,很可能滋生了霉菌,甚至可能有*曲霉*素,若继续使用可能增加肝癌的患病风险。
2.弯曲、变形
当筷子在非外力作用下出现弯曲、变形的情况,说明它很可能因为受潮或其他因素,内部已经发生了变质,此时也应该及时更换。
.出现异味
筷子如果闻上去有一股潮味或者酸味,也是它受污染、变质的信号,不宜再继续使用。
预防*曲霉素,先从厨房下手
中国肝癌高发当然不全是*曲霉素的关系,但是我们能控制一个因素是一个因素,那么我们如何预防*曲霉素呢?
1、木质砧板和筷子
很多家庭厨房都会有木质砧板和筷子,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潮湿、食物的残渣等等,很容易滋生*曲霉素。如果发现案板和筷子上有了霉斑,就不能继续使用了,可能将*曲霉素带到肚子里。
2、辣椒、八角等调味料
香港的首个总膳食研究,曾对调味料中的*曲霉素进行过研究,检测出11%的调味料中含有*曲霉素,其中辣椒、花椒及胡椒样品中含量最高;评估结果表明,中国人口*曲霉*素B1暴露量中,调味品*曲霉*素贡献率为10%。
、霉变粮食
玉米、花生、*豆、大麦、小麦等粮食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中很容易发生霉变,进而产生*曲霉素,因此到了粮食收获的季节,要记住晒干之后再储存起来。这些食物相对于砧板筷子外,其实更加容易产生*曲霉素,首先它有足够的营养物质提供给*曲霉素生长。
此外,台湾省食品药物管理署在年发布的《中药材中*麹*素污染之调查》显示,薏仁的*曲霉*素检出率高达65%。
*曲霉素作为一级致癌物质,在发霉的粮食、餐具等中经常会出现,长期使用发霉的食物可能会增加患肝癌的几率,我们国家作为肝癌第一大国家,每个公民都要做好*曲霉素的预防和防治,厨房里的霉变的食物要及时扔掉,案板、筷子发霉了之后就不要用了。
99%的人都做错了:碗筷用热水烫一烫就能消*
去饭店吃饭,90%的人都做过这个动作——用热水烫一下杯子、碗、盘子……
多数人觉得餐馆的餐具不干净,需要用热水烫一下,高温消消*才能放心用。那么问题来了:热水烫一下真的可以消*杀菌吗?
答案恐怕会让很多人失望:热水烫一下并不能有效消*。
热水烫一下、再倒掉,的确比冷水更容易去除残余的清洗剂,也能带走一些细菌,但这并不是有效的高温消*。
因为有效的高温消*需要满足:
?足够高的温度
?足够长的时间
而以下措施,是真正的高温消*,有些在家里也可以做到——
煮沸、蒸汽消*:温度达到℃,持续10分钟
洗碗机消*:温度应在85℃以上,冲洗时间40秒以上
红外线消*:温度应在℃以上,持续20分钟
所以在外吃饭时候,想让餐具更干净卫生,应该——
找一家卫生情况良好的餐馆,这样餐具卫生与食品卫生都比较有保障。
而且说真的,食品卫生比餐具卫生重要的多,如果忽略了前者,那后者做的再优秀也是无用的。
那么筷子发霉了到底该如何清洗?
1添白醋
大家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筷子上面是会有一些小凹槽的,这些小凹槽特别难清理,因为里面会堆积一些污垢,所以大家如果只是简单的清洗,根本就没有办法把它彻底的洗干净。
大家在洗筷子的时候一定要准备能够把筷子装下的盆,把筷子平躺在里面,然后再准备一些家里的白醋,之所以用白醋是因为它能够软化污垢,并且还有杀菌的作用。
2加盐
在倒入白醋之后,接下来再用我们每天都要用到的盐,撒盐在上面主要是为了增加筷子之间的摩擦,而且我们的食盐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所以把这两样东西加进去之后就能够更深层的清洁我们的筷子。
小苏打
家里有小苏打的就建议大家在放完食盐或白醋之后再放一些小苏打在里面,这样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清洁,能把上面的油污都能够洗的干干净净,这种清理方式它没有什么泡沫,不像洗洁精用的就特别多泡沫,但是用这样的方法可比洗洁精洗得干净的多。
快看看!你在用筷时是不是有这个误区
(1)不及时清洗
饭后,筷子表面会积攒微细菌并且会逐渐深入到筷子上的缝隙里,
如果不及时清洗而是过一段时间的话,会很难处理掉深处的细菌。
有数据显示,近50%的人体内存在致胃病的幽门螺旋病菌,而这些病菌大多是家庭传播,筷子就是重要的传播渠道之一。
(2)长期不更换筷子
每一双筷子根据材质的不同有不同的使用寿命,但是正常的使用时长应该是三个月到半年,
超期使用的筷子问题众多,轻者导致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疾病,
严重发霉的筷子会滋生“*曲霉素”,诱发肝癌。
()筷子的保存方法不当
大部分人认为筷子洗完之后直接放在一起就可以了,
但其实湿筷和干筷间的接触是会造成细菌传播的,
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湿筷和干筷分开放置在干燥的餐具里
健康用筷小贴士:
(1)尽量不用一次性筷子,新买的筷子先用自来水清洗,第二次用洗洁精洗净,最后放到锅里沸水煮半小时;
(2)洗筷子,应该先把筷子表面冲净,再用洗洁精仔细搓洗,然后放入消*碗柜中消*、烘干,也可冲洗沥干后放入筷子盒。
()使用前再重新冲洗一遍筷子,去除筷子表面的尘埃。同时,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筷子最好还是专人专用,使用公筷。
平时如何正确使用筷子?注意以下几点
1、定期更换筷子,使用不超三个月
筷子的颜色会随着使用频率慢慢变深或者变浅,筷子颜色的变化主要由于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食物、空气、洗涤剂以及筷子上的残留物所导致。当然,细菌长时间的附着堆积也是筷子变色的一个主要原因。建议三个月左右请更换一次筷子。
2、拒绝“湿存”,筷子烘干再储存,避免霉菌滋生
大多数家庭使用的筷子都是竹筷或者木筷,大家习惯洗净筷子后直接放入橱柜或筷子筒中,但此时在潮湿的环境下很容易滋生霉菌,导致筷子表面发霉甚至“长毛”,长此以往对于健康存在威胁。
建议每天洗完筷子晾晒或者烘干完全后再放入橱柜,另外定期煮沸消*(每周沸水煮制半小时),降低健康隐患。
、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