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又被称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直肠和结肠的炎性疾病,其病变部位会发生在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处,以溃疡为主,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中医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根据发病机制,主要从以下这4方面入手治疗:
1.脾虚
中医认为本病虽然病位在肠,但脾胃虚弱是此病发病的关键。中医常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脾胃虚弱其脾气必虚,则会导致脾胃功能运化失职,无法将摄入的饮食物转化为充足的气血供养人体,所以脾气一弱,人体正气则减,机体的免疫功能也会随之降低,则无法抵御外邪病*的入侵。而中医认为情志不遂、饮食不调、病情迁延不愈等因素均能使脾胃损伤,可以说脾虚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机,健脾是治疗此病的根本。
2.湿*
脾胃损伤,则会导致运化失司,水液内停,聚而成湿,湿郁化热,湿热下注,使肠道传导失常,脂络受损,气血凝滞,腐败化为脓血而成黏液血便。可见,溃疡性结肠炎在病情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热*、湿*、瘀*,其中湿*是本病的主要病因。
3.内痈
内痈生于脏腑。而溃疡性结肠炎与肠痈的临床表现症状,如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相一致,二者皆因湿热瘀*内蕴肠道,与肠内气血互搏,导致大肠传导失司,气血凝滞,脂膜血络损伤,血败肉腐,壅滞成脓,内溃而成痈。
4.瘀血
瘀血可阻滞气血运作,使气血凝滞,以致*瘀互结,其瘀血阻络贯穿疾病的发展始终。可以说瘀血是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产物,也是致病的重要因素。
总的来说,溃疡性结肠炎属于整体多虚,局部多实,本虚标实的疾病。在治疗上应注重整体与局部、扶正和祛邪的关系,再因人辨证论治,以达标本兼治之效。给大家分享一则医案举例说明,患者男,36岁,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症状表现为黏液脓血便,每日4-5次,便前腹痛,泻后痛减,食欲不振,乏力。患者证属脾虚湿蕴,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脾胃虚弱,食入不易消化之物则会出现腹泻。而湿渍肠道,破坏肠壁则见脓血便,其实证则表现为大便黏而不爽。长期消化不良则引发食欲不振。水谷精微不能充养机体,则引发乏力。治疗上以健脾,清热化湿,化瘀解*为主。方用*芪、茯苓、炒山药、白术、白扁豆、薏苡仁、砂仁、秦皮、木香等药。二诊后:不适症状均有好转。三诊后:黏液脓血便消失,不适症状基本消失。巩固治疗一段时间后,无不适症状发生,复查肠镜显示基本正常。
胃肠疾病“三分治,七分养”,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在饮食上应多食质软、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可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进食。在此病发作的急性期记得要避免生冷、水果、乳制品、多纤维食物,以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