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炎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宝藤干货遗传性结直肠癌筛查
TUhjnbcbe - 2021/6/16 9:09:00

结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达94万,有近50万人死于结直肠癌。

遗传性结直肠癌分类和患病风险简介

临床上根据有无多发性息肉病,可将遗传性结直肠癌分为家族性腺瘤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两大类。在西方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日渐增高。据预测,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今后仍将逐步上升,且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不尽理想。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是常染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特征为大肠内多发的(个以上)腺瘤样息肉,重组DNA技术证实其第5条染色体长臂上的基因缺失及FAP基因的位置。FAP的一些结肠外表现也认为是单基因缺失而使基因表达异常所致。FAP的自然病程约10—20年,息肉形成常在10几岁至20岁左右,多于20—30岁左右出现症状,最常见的为便血,癌变多发生于30多岁,未治疗者平均死亡年龄在42岁左右,比单发的肠癌要早20年。这类患者约占结直肠癌患者总数的1%,具有家族遗传性。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又称(Lynch)综合征,是临床最常见的遗传性结直肠癌,约占所有结直肠癌的5%~15%,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由错配修复(MMR)基因的种系突变引起。其特征为患者有较高的患结直肠癌和其他一些恶性肿瘤的风险,如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胃癌、小肠癌、肝胆管癌、上泌尿道癌、脑癌和皮肤癌。患HNPCC的人一生中患结直肠癌的可能性约为80%,而且其结直肠癌发病年龄早,平均诊断年龄约45岁。患HNPCC的女性一生中患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约为20%~60%,子宫内膜癌平均诊断年龄约46-62岁。这类人群携带有错配修复基因(MMR)突变,而且是具有遗传性的,这些人的家属如果确实携带MMR基因有害突变,则一生中患结直肠癌的可能性为近80%,且多在45岁左右。

遗传性结直肠癌-通过早期筛查可以有效预防与治疗

有研究发现分别对Ⅰ、Ⅱ、Ⅲ、Ⅳ期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90%、72.6%、53.8%、10.4%。由此可见,结直肠癌发现越早,存活率越高。只有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因此,可以说结直肠癌是一种通过早期筛查可以有效预防的疾病。

——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结直肠癌的筛查需因人而异。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特别需要进行遗传性结直肠癌筛查。在结直肠癌患者家族成员中,有2个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发病危险升高3倍;如有3个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则发病危险升高10倍。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版对所有怀疑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患者推荐做遗传性结直肠癌的筛查,小于50岁的患者推荐做错配修复基因(MMR)检测。

遗传性结直肠癌筛查-HNPCC的分子诊断

中国人HNPCC家系筛检标准(年):家系中至少有2例组织学证实的大肠癌患者,其中的2例为父母与子女或同胞兄弟姐妹的关系,并且符合以下任1条:至少1例为多原发大肠癌患者(包括腺瘤);至少1例大肠癌发病早于50岁;家系中至少1例患HNPCC相关肠外恶性肿瘤(胃癌、子宫内膜癌、小肠癌、肾盂输尿管癌、卵巢癌、肝胆系统癌),而经分子诊断在错配修复基因(MMR)中发现致病性种系突变是目前诊断HNPCC的金标准。患者中发现与HNPCC相关的5个错配修复基因包括:MLH1,MSH2,MSH6,PMS1和PMS2。其中,MLH1和MSH2突变约占检出的种系突变的90%,MSH6突变约占7%-10%,PMS1和PMS2约占不到5%。

美国消化内镜学会(ASGE)建议确定为HNPCC但未发生结直肠癌的患者应该从20-25岁开始,或较家庭成员中最早患结直肠癌者的患病年龄提早10年开始,筛查时间间隔为1-2年。对于>40岁的患者,推荐每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并切除检查中发现的结肠腺瘤,可有效的预防结直肠癌。对于已经确诊为结肠癌的患者,建议进行全结肠切除术并回肠直肠吻合。

遗传性结直肠癌筛查-FAP的分子诊断

FAP的诊断标准为:①个或以上的结直肠腺瘤;②FAP家族史以及至少有下列表现之一:表皮样囊肿、骨瘤、硬纤维瘤;③APC基因胚系突变。因此,最终的诊断需要证实存在已经证实了的APC突变。ASGE建议这些APC突变携带者应该从10-12岁开始,每年定期复查肠镜,直至40岁。如果在此期间未发现息肉,可改为每3-5年进行1次筛查。

但是,没有家族史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进行遗传性结直肠癌的筛选。研究发现有30%的家族性腺瘤(FAP)患者没有明确的结直肠癌或息肉家族史,因此这部分患者往往直到出现癌变症状后才被发现是FAP患者,但此时已经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因此,即使没有家族结直肠癌史,如有条件进行上述相关检测,可通过分子检测来判断是否携带有相关致病的基因缺陷,从而指导临床预防措施,真正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宝藤干货遗传性结直肠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