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第20卷第1期第58页-第61页
李昂
谭震
傅传刚
王颢
袁捷
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5年内骨转移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年1月至年12月间第二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2.8%)术后出现骨转移。分别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模型,对性别、年龄、肿瘤位置、术前血清癌胚抗原水平、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是否伴肺转移和伴肝转移等可能影响术后骨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50例出现骨转移的患者中,男29例,女21例;≥60岁者28例。肿瘤位于直肠36例,结肠14例;腺癌43例,黏液腺癌7例;42例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为T3~4期,30例有淋巴结转移,14例伴肺转移,5例伴肝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置(χ2=4.,P=0.)、术前血清CA水平(χ2=4.,P=0.)、淋巴结转移(χ2=13.,P=0.)和伴有肺转移(χ2=35.,P=0.)是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5年内骨转移的相关因素。直肠癌的术后5年骨转移率为3.6%(36/),明显高于结肠癌1.8%(14/);术前血清CA水平≥37kU/L结直肠癌者发生骨转移率为4.9%(12/),明显高于CA水平37kU/L者的2.5%(38/);有淋巴结转移和伴肺转移的患者发生术后5年骨转移率分别为4.8%(30/)和11.6%(14/),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1.8%(20/)和无肺转移2.2%(36/)的结直肠癌患者。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于直肠(OR:0.,95%CI:0.~0.,P=0.)、淋巴结转移(OR:2.,95%CI:1.~4.,P=0.)以及伴有肺转移(OR:4.,95%CI:2.~9.,P=0.)是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5年内发生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肿瘤位于直肠、有淋巴结转移以及伴有肺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5年内更容易发生骨转移。正文恶性肿瘤的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主要转移至肝和肺,而骨和脑等部位转移的发生率较低[2]。Nozue等[3]对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随访,仅1.3%的患者术后发生骨转移。骨转移导致的疼痛、恶性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以及脊髓压迫等骨相关事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评估结直肠癌根治术后骨转移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于结直肠癌骨转移较低的发生率,国内外对这方面的文献报道较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5年内发生骨转移的高危因素。资料与方法一、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病例纳入标准:(1)术前经电子结肠镜、病理活检及腹部影像学检查诊断为结直肠癌;(2)行根治性切除;(3)术后病理证实为腺癌或黏液腺癌。病例排除标准:(1)术前有明确的远处转移;(2)术前合并其他多原发肿瘤;(3)术后局部复发或3个月内出现远处转移;(4)失访。
二、研究对象按上述标准,年1月至年12月间第二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例结直肠癌患者被纳入研究。全组男性例,女性例,中位年龄61(19~94)岁。直肠癌例,结肠癌例。50例(2.8%)患者发生骨转移,其中伴肝转移者6例;伴肺转移者14例;伴脑转移者2例;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例;伴肾上腺转移2例;全身广泛转移者1例,单纯骨转移者2例,伴有非肝肺的其他部位转移21例。
三、随访方法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术后2~5年每6个月一次。通过电话、门诊复查(采用腹部或盆腔增强CT及胸部平扫CT复查,疑似患者采用骨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