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大肠癌,不少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抛出问题:三天大便一次和一天三次大便,到底哪个才是大肠癌?我最近放屁多,是不是意味着要得大肠癌了?
可结合实际情况,我们也不是没有出现过排便次数减少或增加的情况,但最后不还是相安无事吗?话说回来,要怎样去判断自己是否得了大肠癌,早期会出现哪些症状呢?
一、三天大便一次和一天三次大便,都不一定是大肠癌
小冉最近胃口不错,吃得多,拉得也多,有时候一天要拉三四次大便,感觉总也拉不完。同事小优听说之后,好心提醒小冉:“排便异常可能是大肠癌的信号。”
医院检查,尴尬的是,医生告诉小冉:她就是单纯吃多了!
数据显示,年我国大肠癌发病人数高达52万人,其中80%-90%的大肠癌患者诊断时已经到了晚期。医生提醒,大肠癌善于伪装,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容易被忽视。
其中,排便习惯改变就是大肠癌的典型症状之一。不少像小冉一样的人,因为自己大便次数改变,就误以为得了大肠癌,其实也不一定。
研究发现,每天排便1-2次或2-3天排便1次都是健康频率,饭后排便最佳。排便次数因人而异,与体质、饮食、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有的人吃得少,消化吸收能力强,排便次数就少。有的人身体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细菌和病*,造成人体机能紊乱,所以排便次数就会多。
肛肠科医生认为,排便次数不是最关键,质量才是关键,如果没有出现明显的排便困难、大便颜色和性状改变等,就属于正常范围。
大肠癌引起的排便次数改变,是指每天的排便次数比较稳定,但是在一段时间内突然出现变化,排便次数增多,而且经常以腹泻便秘交替的形式出现。
二、大肠癌早期会有3个明显的信号
除了排便次数增多,大肠癌早期还有几个明显的信号:
1、大便形状改变
正常的大便应该呈香蕉状长条形,当大肠发生病变,肿瘤向肠腔内生长,肠腔变得狭窄,排出的大便就会越来越细,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出现梗塞,导致排便不出、排便疼痛。
2、便血
大便与肿瘤摩擦后,造成肿瘤破损,就会造成出血。与痔疮引起的便血不同,大肠癌的便血血色是暗红色或深红色的,血液比较浓稠,黏附在大便表面。
3、腹痛
肿瘤出现糜烂和感染时,就会增加肠段蠕动增加,引发痉挛,导致腹痛。腹痛具体表现为持续性隐痛或阵发性隐痛,找不到疼痛的具体位置,腹痛往往持续几分钟,疼痛感随着排气消失。
在早期、晚期确诊结大肠癌的5年生存率有很大差别,早期大肠癌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晚期大肠癌5年生存率只有30%。所以及早发现大肠癌的信号,有利于提高5年生存率。
三、预防大肠癌,最重要的是管住嘴!
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趋于年轻化,医生提醒:年轻人普遍存在高脂饮食和纤维素摄入不足的问题,大肠癌是吃出来的!
因此,预防大肠癌,最重要的是管住嘴。
第一,少吃腌制食品。酸菜、咸菜、腊肉等腌制食品,在腌制过程中放了大量的盐,经过化学反应,盐会转化成致癌物亚硝酸盐,增加致癌风险。而且,在腌制过程中,食物的营养价值和蛋白质都遭受了破坏,多吃无益。
第二,少吃烧烤煎炸食物。烤串、炸鸡等烤制食品不仅营养不高,而且有致癌风险。鸡肉、牛肉等高蛋白食物在炭火上烧烤时,会产生致癌物苯并芘,诱发大肠癌和胃癌。
第三,少吃猪肉、羊肉、牛肉等红肉,红肉中的胆固醇与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因此摄入的红肉越多,溶解和吸收致癌物质的危险性就越大。
除了要“管住嘴”,还要戒烟限酒,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合理摄入大蒜、洋葱、茶叶等天然抑癌食品。以及“迈开腿”,坚持适度运动,提高免疫力。
当然,更不要忘记定期体检。尤其是有大肠癌家族史、长期吸烟酗酒、饮食习惯不良、有肠息肉病史等人群,需要定期做肠镜筛查。
肠镜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并摘除息肉,阻止恶化成肿瘤。因此医生建议,普通人群45岁以上应该每10年做一次肠镜,高危人群提早到40岁,每5年做一次肠镜。
大肠癌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就潜伏在我们身边。它也没那么可怕,只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提高免疫力,大肠癌就没有可乘之机。
参考资料:
[1]《排便习惯改变竟是大肠癌先兆》.北京日报.-07-01
[2]《大便时拉出便血,检查发现大肠癌!几类人高度注意...》.广东卫生信息.-08-24
[3]《提醒
远离肠癌,从生活习惯开始!》.医院.-08-26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