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今食物和水的污染,80%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胃部的亚健康或者疾病,最常见的是:慢性胃炎、胃溃疡。而胃细胞是更新最快的细胞,平均7天更新一次,所以又是最容易自我修复的器官,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关于胃的那点事儿。
首先我们要了解胃的生理功能,胃暂时储存食物和消化食物,食物由胃进入小肠的过程称为胃的排空。一般在食物入胃后5分钟就开始有部分排入十二指肠。不同的食物排空的速度不同,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通常需要4~6小时。
胃部最常见的表现有:胃酸、胃胀,看起来好像不是疾病,但是会让人很不舒服,很难受。
那胃酸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胃酸是指胃液中的分泌盐酸。我们的胃是持续分泌胃酸的,其基础的排出率约为最大排出率的10%,且昼夜变化,入睡后几小时达高峰,清晨醒来之前最低。当食物进入胃中时,胃酸即开始分泌。胃在排空时pH值约在7.0~7.2之间,当食物进入胃时,pH值可降达2~3之间。
当胃酸过多时就会出现“咯酸水”、“烧心”、“胃部隐隐作病”等症状,严重的会降低食欲,消化不良,进而引发胃溃疡等多种形式的胃病。胃酸过多常见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急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胆囊炎等。
胃胀又是怎么回事呢?胃的排空主要取决于幽门两侧(胃内和十二指肠内)的压力差。食物在胃的排空过程中引起胃运动,从而产生胃内压。当胃内压大于十二指肠内压时,食物即可由胃排出。反之,十二指肠内容物对胃运动的抑制则减慢胃的排空。
在病理情况下,当胃、十二指肠存在炎症、反流、肿瘤或胃液、十二指肠液成分发生改变时,就会使胃的排空延缓,食物不断对胃壁产生压力;同时,食物在胃内过度发酵后产生大量气体,使胃内压力进一步增高,就会出现上腹部的饱胀、压迫感,即胃胀。
引起胃胀的主要原因有:情绪和压力、饮食不卫生、生活作息不正常、吃的太油腻、吃的太快、胃部疾病等。
刚刚介绍了胃的常见表现,现在我们从病理的角度来看看关于胃炎和胃溃疡。
胃炎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我们不探讨,因为但凡涉及“急性”二字,就是需要马上就医处理的,这里我们说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常见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引起慢性胃炎的因素包括细菌、病*感染,刺激性食物影响,药物损伤,胆汁反流,环境污染,长期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等。
胃溃疡是胃黏膜表面组织的限局性缺损、溃烂,其表面常覆盖有脓液、坏死组织或痂皮,愈后遗有瘢痕,可由感染、外伤、结节或肿瘤的破溃等所致,其大小、形态、深浅、发展过程等也不一致。常合并慢性感染,可能长期存在。
造成胃溃疡的主要原因是:细菌感染、药物、饮食、胃酸、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等。
介绍了一大堆,最后做个总结:不管胃是哪种表现、哪种疾病,归根结底主要就是:吃错了以及情绪和压力;因为所有的食物(包括药物)进入体内到达的第一站就是胃,所有好的、不好的都会先经过胃,再进入身体的各个部位,哪怕是细菌感染、病*感染,也都是从口腔进入的,不然怎么进去呢?
所以,要保护好胃,首先就要注意吃进去的所有东西,一定是干净的、尽量不要刺激的、也不要有任何*素残留的(比如农药残留)、更不要轻易的吃药。如果已经出现了胃不舒服、胃酸、胃胀等状况,或者已经查出了有胃部疾病,请参考以下建议:
1、避免吃各种刺激性食物如烈性酒、浓缩咖啡、生蒜芥末等对胃粘膜有损伤的食物,同时避免吃过硬的、过酸的、过辣的、过冷的、过热与过分粗糙的食物。可以选用容易消化食品并注意少用油炸、等烹调方法。食物应该清淡软烂。
2、增加营养、注意选择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食品和维生素丰富的软食,例如牛奶、豆腐、胡萝卜与一些发酵的食品,食物要细嚼慢咽。
3、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尤其晚餐要吃少,晚餐后不立即上床。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轻胃部的负担。三次正餐食量较少可于餐间定时加餐。注意食物搭配,最好有干有稀,有蛋白质食品也要有少量主食。
有胃部问题的伙伴,素食全餐是非常好的选择,因为它营养均衡,包含了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素,对胃部没有任何刺激,同时还能帮助身体恢复自愈力,让细胞更好的自我修复。直接纠正了“吃错了”的问题。
关于情绪和压力,是需要我们自行调整的,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让心情愉悦,通过适量的运动可以缓解一定程度的压力。
有胃部问题的,在刚开始吃的时候,很容易有明显的调整反应,可能会呕吐、胃胀、胃酸等,那是因为胃直接接触素食全餐,直接启动这个部位的自我修复,所以有些人刚吃下去就有反应了,因为它不需要经过消化吸收这样复杂的程序。
如果你怕调整反应让你不舒服,就先从少量开始吃,随餐或者餐后吃,大约7-15天之后,或者感觉胃越来越舒服了,再选择1-3天的换食,然后再选择7天换食,循序渐进,让胃部慢慢的修复。只要坚持一段时间,胃部的各种不适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不见。
有胃部问题,在吃了之后出现呕吐,也不要担心,这是胃部排*的表现,是非常好的调整反应现象,排出来总比它淤积在体内好,看上去是吐了,但是吐是为了它更好,只需要接受吐的这个过程就好了。
预防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