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治疗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滑肉门穴
1拼音
huáròumén
2英文参考
HuáròuménST24[中国针灸学词典]
huáròumé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
S24[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
ST24[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
3概述穴位滑肉门汉语拼音Huaroumen罗马拼音Huajoumen美国英译名SlipperyFleshGate各国代号中国ST24日本24法国莫兰特氏E24富耶氏德国M24英国S24美国St24
滑肉门为经穴名(HuáròuménST24)[1]。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1]。滑肉门又名滑幽门(幽门乃胃与小肠相交之处,与此穴相近,故名滑幽门)[1]。主治癫狂,呕吐,腹胀,腹泻,肠鸣,急性胃肠炎,慢性胃肠炎,腹痛,腹水,泄泻,胃痛,呃逆,重舌,吐血,癫症,精神分裂症,痫证,心烦,吐舌,癫痫,精神病,子宫内膜炎,月经不调,舌炎,舌下腺炎,等。
4滑肉门的别名
滑肉[2],滑幽门[1]。
5出处
《针灸甲乙经》:滑肉门,在太乙下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
6穴名解
滑肉门又名滑幽门(幽门乃胃与小肠相交之处,与此穴相近,故名滑幽门)[1]。
《说文》:“滑,利也。”又有柔泽之义。《周礼·天官·食医》:“调之以滑甘。”孙诒让正义:“谓以米粉和菜为滑也。”肉,指可食之肉。《孟子》:“七十者可以食肉。”门,人出入之处。《周礼·疡医》:“滑以养窍。”注:“滑物通利往来似窍。”本穴内应腹膜油脂,外应松皮软肉,与在任脉水分旁2寸,束带滑软之处,深部为小肠,主分水谷精血,滑利果肉米菜,因名“滑肉门”。[2]
7所属部位
上腹[3]
8滑肉门的定位
标准定位:滑肉门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4][5]。
滑肉门位于上腹部,脐中上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仰卧取之[1]。
滑肉门位于腹部脐上1寸,旁开2寸处(《针灸甲乙经》),又云去任脉3寸[6]。
滑肉门穴在足阳明胃经中的位置
滑肉门的位置
滑肉门的位置(足阳明胃经)
滑肉门的位置(肌肉)
滑肉门的位置(内脏)
9取法
滑肉门位于上腹部,脐中上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仰卧取之[1]。
仰卧位,当脐中上1寸,旁开前正中线2寸处取穴[7]。
仰卧位,在脐上1寸,水分穴(任脉)旁开2寸处取穴。
快速取穴:仰卧,从肚脐沿前正中线向上量1横指,再水平旁开3横指处即是[8]。
10穴位解剖
滑肉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分布着第九肋间神经分支。皮肤由第8、9、10肋间神经的前皮支重叠分布。腹腔内相对应器官是大网膜、小肠。
10.1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1]。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壁[5]。
10.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胸腹壁静脉分布;深层有肋阅神经、动脉和腹壁上动脉分布[5]。
布有第九肋间神经分支,并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通过[6]。
11滑肉门的功效与作用
滑肉门有和胃调中、宁神定志的作用[1]。
滑肉门有镇惊安神,清心开窍的作用。
滑肉门穴深部为小肠,主分水谷精血,滑利果肉米菜,凡病之应疗以滑者,可取滑肉门穴,如肠套叠、肠梗阻亦可取用[2]。
12主治病症
滑肉门穴主治癫狂,呕吐,腹胀,腹泻,肠鸣,急性胃肠炎,慢性胃肠炎,腹痛,腹水,泄泻,胃痛,呃逆,重舌,吐血,癫症,精神分裂症,痫证,心烦,吐舌,癫痫,精神病,子宫内膜炎,月经不调,舌炎,舌下腺炎,等。
滑肉门穴主治癫狂、呕吐、腹胀、腹泻[5]。
滑肉门主治胃肠、神志等疾患:如肠鸣、泄泻、胃痛、呃逆、重舌、吐血、癫症等[1]。
现代又多用滑肉门治疗急慢性胃肠炎、精神分裂症等[1]。
滑肉门主治胃痛,呕吐,呃逆,肠鸣,泄泻,癫狂等[6]。
滑肉门穴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腹痛,泄泻,腹水;癫狂,痫证,心烦,吐舌,重舌[7]。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癫痫,精神病;
妇产科系统疾病:子宫内膜炎,月经不调;
其它:舌炎,舌下腺炎,慢性胃肠炎。
13刺灸法13.1刺法
一般直刺0.5~1.0寸[1]。
直刺0.8~1.2寸[6][5][7],局部有酸胀感[7],并向下放散[7]。
13.2灸法
可灸[1]。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6]。
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14配伍
滑肉门配中脘、足三里,有和胃止痛的作用,主治胃痛。
滑肉门配中脘、足三里,治胃痛[7]。
滑肉门配天枢、下巨虚,治泻痢[7]。
15特效按摩
用中间三指指腹垂直下按,再向上托,用力揉按1~3分钟,可辅助治疗慢性胃肠病、呕吐、胃下垂等疾病[8]。
16文献摘要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癫疾,呕逆,吐舌。
《针灸大成》:主癫狂,呕逆,吐舌,舌强。
《外台秘要》:主狂癫疾,吐舌。
《类经图翼》:癫狂,呕逆,吐血,重舌舌强。
17参考资料
^[1]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3]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58.
^[4]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
^[5]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53.
^[6]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7]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8]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感恩有你
中国老张
非著名艾灸从业人员
本平台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问题请及时就医。
中国老张,愿做大家艾灸路上健康的守护者。有艾灸问题记得留言或咨询俺哦.
感谢大家的分享与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