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出现3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部分地区甚至出现40度的极端高温。
针对我国大部分地区盛夏高温天气的情况,中央和地方政府就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出台措施。6月14日,全国总工会下发《关于认真做好年职工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再次强调,各级工会要督促用人单位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不得以防暑降温饮料和必需药品充抵高温津贴。
高温补贴是为保证炎夏季节高温条件下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保障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身体健康,决定适当提高职工夏季清凉饮料费发放标准。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高温津贴谁来发、怎么发
年人社部等四部门联合颁布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用人单位每年6月至8月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按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的标准发放津贴;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室内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按每人每月不低于45元的标准发放。
近年来,不少地方陆续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对高温作业劳动保护、防暑降温工作作出要求。制度不断完善的同时,一些地方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高温津贴标准进行动态调整。年全国高温津贴发放标准汇总如下:
高温津贴没领到怎么办
劳动者享受“高温费”是法律法规给予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应保留考勤表、天气预报、工作环境温度等能够证明工作环境已达到发放高温津贴标准的有效证据。在用人单位未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时,及时向用人单位提出要求,同时可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投诉,或者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
高温下如何防暑降温
一、饮食:及时补水、忌猛吃冷饮
多喝水。一方面高温度下喝水能补充因温度过高大量出汗导致身体流失的水分,另一方面多喝水可以多出汗,这样利用“出汗”能降低身体表层的温度,从而有效起到降温作用。
常饮热茶。劳动和运动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饮用白水或冷饮。研究表明,防暑降温热饮比冷饮效果好,且维持时间更长。夏季常饮热茶可补充人体钾元素,提高耐热能力,有效预防中暑。
忌猛吃冷饮。剧烈运动或大量出汗后忌冷饮。人体温度骤降会使毛细血管迅速收缩,造成身体排汗和散热困难,可能导致“二次中暑”。另外大量冷饮可能降低肠胃中的消化酶活性度,甚至影响消化液的分泌,导致引发肠胃炎。
二、防暑:防护工作要做足
衣料透气、轻薄。出行注意遮阳降温,选择透气好、浅色天然面料的衣服。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最好穿宽松的长袖长裤,不要赤膊,避免皮肤晒伤。
睡眠充足。夏季休息不够、疲劳过度会导致身体和大脑的双重疲惫,容易出现中暑症状。户外工作者应当注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条件允许时中午可以小睡片刻补充体力。体力作业注意不要过劳,户外作业要注意放慢速度。
三、中暑:先降温、尽快送医
出现中暑症状(头晕、恶心、心慌等)但不严重时,应立即停下手头工作,及时找个阴凉处,解开上衣保持通风,涂抹或饮用解暑药物,忌大量饮用冷饮。
如果症状不能有效缓解,甚至不减反增,应及时求助并就医,以免因为身体电解质不平衡导致重度中暑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高温津贴对建筑工人、露天环卫工人等常见高温环境工作的岗位职工来说无疑是一大福利政策,尽管目前还有些企业花样“克扣”高温津贴,但大家可以要大胆争取,合理享受“高温费”这项法律法规给予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