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炎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种食物让资深老饕生命止步浙江省疾控中 [复制链接]

1#
<

原创浙江省疾控浙江健康教育

每年5月底6月初,浙江进入梅雨季,平均温度在20℃~30℃之间,温湿的气候条件适合野生菌生长,我省开始进入毒蘑菇中毒高发季。

近年来,误食毒蘑菇中毒事件常有发生:

年7月,温州一家6口因食用“每年都采”的野蘑菇中毒,后因治疗无效死亡;年8月,某资深老饕的生命止步于杭州植物园采摘的混杂了亚稀褶红菇的野蘑菇;年7月,宁波、绍兴、杭州等地的老饕们因食用“常吃”的野蘑菇导致肝损伤进了重症监护室……这些患者均表示采的是之前吃过的野蘑菇,但他们的中毒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这些采蘑菇“高手”名不副实,他们采的美味中混杂了致命的毒蘑菇。

年,我省近人误食毒蘑菇中毒,并有死亡病例发生。6月5日,我省发生了今年第一起误食肝毒性剧毒蘑菇中毒的案例。

我省常见的毒蘑菇有以下几类

我省最常见的毒蘑菇是大青褶伞(铅绿褶菇)、日本红菇(背土菌、石灰菌)等,此类毒蘑菇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的普通胃肠炎症状,在5月~11月都属于高发的中毒品种,每年全省均会出现中毒病例。

大青褶伞日本红菇

豹斑鹅膏菌误食会出现嗜睡、头晕、乏力、四肢麻木等神经中毒症状,重症会出现神志不清甚至昏迷,温州和丽水等地曾出现中毒病例,多发生于9、10月份。

豹斑鹅膏菌

肾毒性的假褐云斑鹅膏菌、欧氏鹅膏和鳞柄白毒伞等,中毒多出现在6~8月份,丽水、杭州、湖州和金华曾出现中毒病例。

假褐云斑鹅膏菌

假褐云斑鹅膏菌

欧氏鹅膏(图片来源:中国疾控中心)鳞柄白毒伞

肝毒性的裂皮鹅膏、灰花纹鹅膏、褐鳞伞和毒环柄菇等,中毒多出现在6、7月份,温州、宁波、杭州、绍兴、金华等地曾出现中毒病例。

裂皮鹅膏(图片来源:湖南师范大学陈作红)灰花纹鹅膏(图片来源:湖南师范大学陈作红)

褐鳞伞

褐鳞伞

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亚稀褶红菇,中毒多出现在7月底到9月初,杭州、湖州、丽水等地曾出现中毒病例。

亚稀褶红菇

你以为认识了以上常见的毒蘑菇就可以毫无顾忌地采采采了吗?

非也!

多少资深采菇高手以为自己有火眼金睛

依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小编奉劝你最好不要“以身试毒”

因为……

毒蘑菇是有“魔性”的!

致命毒蘑菇的中毒症状一开始也与中暑或普通胃肠炎类似,但如果给他足够的潜伏时间,等其魔性爆发时,患者付出的往往是生命的代价。

误食毒蘑菇约4小时内,大部分患者只出现普通胃肠炎中毒症状,但因为所含毒素不一样,有一部分患者会进一步出现致命的横纹肌溶解症症状,主要表现为少尿、酱油尿等。还有一部分胃肠炎中毒症状出现在误食6小时之后,这极可能是误食了含肾或肝毒性的毒蘑菇,这两种毒蘑菇都是致命的。

对于肝毒性的毒蘑菇中毒患者,在发病1~2天后甚至会出现症状消失或缓解的假愈期,但在2~3天之后,又会出现急性肝损伤。此类中毒的最佳治疗时机是肝损伤之前,如果中毒早期(中毒36小时、甚至24小时内)及时的介入血液净化等手段,毒性是可解的,但很多患者受假愈期的迷惑,一直拖到出现急性肝损伤、自己医院,这个“拖字诀”也是肝毒性毒蘑菇中毒死亡率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

因此,如果在24小时内吃了野蘑菇,并出现了可疑中毒症状,千万不要犹豫,医院就诊,并主动告诉医生曾经吃了野蘑菇,并积极配合医生或疾控中心开展相关调查。

对于毒蘑菇中毒,早就医、早确诊、早治疗,可以救命,更可以省医药费。

吃野蘑菇时记得拍照留证!

吃野蘑菇记得拍照留证据、记得留样,发现中毒要及时就医,到医院要及时告知相关信息。

各地卫生、市场监管和食品安全部门每年都会发布不食用野蘑菇的消费警示,但总是有经不起美味诱惑而“以身试毒”的人。所以,不管是自己采的还是买的野蘑菇,一定要留下实物或照片作为中毒后鉴定的证据。

毒蘑菇中毒一开始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与中暑或者夏天高发的腹泻等食源性疾病类似,患者容易被误导而延误就医。如果24小时内有食用过野蘑菇,且出现上述身体不适,请不要拖延,一定要第一时间就医,这个非常重要,可以救命。

到医院后要主动告知医生:啥时吃的野蘑菇?吃了几种?量多少?吃后几小时有中毒反应?并主动出示留存的照片、食物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和疾控部门快速分辨中毒状况。

总而言之一句话:吃野蘑菇记得拍照留证据、记得留样,发现中毒要及时就医,到医院要及时告知相关信息。

医生会怎么做?

医生接诊可疑毒蘑菇中毒患者、并初步询问相关情况后,请第一时间联系当地疾控部门开展中毒病因鉴定,第一时间采集血液和尿液标本开展肝、肾和横纹肌溶解症相关生化指标检测,并保存剩余血液和尿液标本以备开展蘑菇毒素检测。

医生接诊可疑毒蘑菇中毒患者时,需要额外收集以下信息:吃野蘑菇的时间,共同食用人,食用野蘑菇的种类与数量,食用后几小时出现中毒反应,是否留有剩余蘑菇或照片等。同时,第一时间采集血液和尿液标本开展肝(转氨酶、胆红素等)、肾(肌酐)和横纹肌溶解症(肌酸激酶等)相关生化指标以及其它常规指标检测,并保存剩余血液和尿液标本以备开展蘑菇毒素检测。

肝肾毒性的毒蘑菇中毒,潜伏期会长达6~24小时,根据患者摄入量或体质的差异,潜伏期差异非常大。因此,第一例患者就诊后,需要第一时间找到同餐者,医院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开展毒素检测很重要。

肝毒性毒蘑菇中毒患者在肝损伤出现前,也就是中毒后36~72小时内,包括转氨酶在内的生化指标基本不会出现异常,很难通过生化指标来判断,如果怀疑是肝毒性毒蘑菇中毒,需要开展鹅膏毒肽类蘑菇毒素的实验室检测来确定病因,需要及时采集并保存剩余食物、患者血液和尿液标本。鹅膏毒肽在体内代谢迅速,为保证血液和尿液中毒素检测的准确性,医院需要保存患者最早采集并开展生化检测剩余的血液(包括血清和血浆)和尿液以备开展实验室毒素检测。

以往肝毒性毒蘑菇中毒通过肝损伤期时的转氨酶等生化指标来判定,但依靠肝毒性生化指标来诊断,容易延误最佳治疗期。近年来,浙江省疾控中心在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DTA)和省自然科学基金(LGF18H)的资助下,已经建立了可疑食物、血液和尿液中鹅膏毒肽类蘑菇毒素的实验室检测技术,该检测不受所食用蘑菇品种的限制,可在肝损伤期之前的任何时间段内及时提供是否食用含鹅膏毒肽类毒蘑菇的直接证据。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毒蘑菇的品种远多于所谓的“可食用野生菌”,且同一品种不同生长期的毒蘑菇外表差异非常大,迷惑性强,普通人很难通过形态学分辨毒蘑菇。为了防止中毒,请不要相信自己的识别能力,不要自行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

看到野蘑菇,请抬起贵脚踩扁它,然后磨一下鞋底,潇洒赶路。

来源

浙江省疾控中心理化与毒理检验所

作者

徐小民陈苘

编辑

阿敏

原标题:《这种食物让资深老饕生命止步!浙江省疾控中心再次提醒:不要采不要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