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规青春痘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598820.html禽巴氏杆菌病(Ap)又称禽霍乱、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Apm)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型,发病率高,引起急性死亡率达20%-30%。该病是美国农业部(USDA)兽医部门重点研究的4种传染病之一,在传染病学的研究历程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菌体特点及抗原分型
多杀性巴氏杆菌(pm)为革兰氏阴性菌,属于巴氏杆菌科/巴氏杆菌属。Pm无鞭毛,无芽孢,新分离的强*株有荚膜,呈短杆状或细小的球杆状,中央微凸,两端钝圆,大小0.5-2.5μm×0.2-0.4μm。瑞氏染色或美兰染色呈两极着色两端浓染。单个或成对存在,偶尔呈链状或纤维状。
年制定了Pm血清型的标准命名,以大写英文字母表示K抗原(荚膜抗原),以阿拉伯数字表示热浸出菌体抗原,因此菌株的血清型可表示为K抗原:热浸出菌体抗原如A:1、B:2、D:2等,或O抗原(菌体抗原):K抗原如1:A、2:B、2两种方式都行。我国家禽流行菌株以血清型A:5、A和A:9为主。分子分型又将Pm分为L1-L8共8个基因型,表明Pm的序列型与疾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流行病学特点
本病呈世界性流行,鸡、鸭、鹅等多种家禽和野禽均可感染发病,鸭、火鸡、鹌鹑和鸡最易感,以3-4月龄育成禽和产蛋禽多见,放牧或野禽比笼养禽更易感染发病。四季均可发病,以潮湿多雨的夏季发病率最高。该病原体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健康家禽可带菌,但不表现症状,然而在应激条件下如气候条件剧变、生存条件恶劣、饲料霉变、营养不平衡、长途运输等状况下,易致本病的发生,并迅速流行传播。本病也容易与其它细菌病、病*性疫病、寄生虫病等发生继发或混合感染,加重病情,造成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2~9d,有时在引进病鸡后48h内也会突然爆发病例。人工感染通常在24~48h发病。一般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种病型。
最急性型:常见流行初期,以产蛋高的鸡最常见。病禽无前驱症状,病禽表现突然不安,痉挛抽搐,倒地挣扎,迅速死亡。
急性型:常见类型,病禽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松乱、缩颈闭眼、离群呆立、不愿走动、剧烈腹泻,排*色、灰白色或绿色的恶臭粪便,体温升高至43℃以上,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口鼻分泌物增多,最后衰竭昏迷而死,病程几小时至数天。
慢性型:多见于发病后期,由急性型转变而来。患禽表现消瘦、腹泻、关节肿大,行走困难甚至瘫痪,临床上以慢性肺炎、呼吸道感染以及胃肠炎较为多见,并可见排绿色或灰色稀粪,粪中混有血液,鼻腔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不断摇头,并企图甩出分泌物,最后衰竭而死。这些患禽康复后会长期带菌,并丧失部分生产性能。
致病机理
Pm无论是通过外源性感染途径还是通过内源性感染途径侵入机体,都会快速突破局部免疫屏障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形成菌血症。在血液中增殖,增强*力,进而扩散到全身,对各脏器组织发生损伤作用。Pm引起动物疾病的原因与其*力因子有关,*力因子首先附着在宿主上皮细胞表面,当宿主免疫水平下降时,迅速突破机体的第一道防线,趁机侵入淋巴结,然后通过淋巴结的阻止作用进入血液,发生内源性感染,侵袭宿主组织细胞,引起宿主致病。目前已确定的Pm*力因子主要包括:脂多糖(LPS)、荚膜、外膜蛋白、粘附素和菌毛、胞外酶、多杀性巴氏杆菌*素、铁调节和获得蛋白、透明质酸酶等。
有研究认为,无论是强*力还是弱*力的A型血清群菌株进入机体后,大量繁殖,死亡细菌裂解、释放LPS刺激内皮细胞释放炎性因子,导致机体发生病理性损伤;另一些研究认为,能感染不同动物的A、D型血清群的菌株,均能产生一种耐热的蛋白*素,它对特定的组织和细胞有*性作用,这些菌株的超声波裂解悬液可引起雏鸡死亡和火鸡皮肤坏死;还有一些研究认为,病原菌侵入机体后,增殖能力因菌体荚膜的存在而得到提高,因荚膜具有抗吞噬、抗高温、抗干燥、抗酸碱、抗溶菌酶等多种功能,对菌体有保护作用,强*株多有荚膜;还有研究者认为,Pm的致病还可能与细菌逃避宿主免疫应答有关,动物机体在与病原菌相互斗争的过程中共同进化、不断升级,使机体免疫系统形成多种复杂机制来抵御病原菌感染,免疫逃避机制不但可以阻断机体的获得性免疫还可以阻断先天性免疫,使病原菌能够在宿主体内持续感染,从而引发疾病。
因此,Pm的致病作用是多方面的,他们可通过逃避或干扰宿主免疫机制的吞噬作用,抵抗抗菌肽、中性粒细胞、补体介导的杀伤作用,封闭抗体活性或降解免疫球蛋白,形成生物膜来逃避宿主的免疫防御作用。总之,病原菌对宿主的粘附、侵袭、环境适应、繁殖和躲避宿主的免疫反应的功能,都离不开病原菌自身的*力因子。
防治措施
疫苗是预防Pm最安全有效的工具之一。目前研究或使用较多的为灭活疫苗、弱*活疫苗、亚单位苗、免疫复合物及基因工程疫苗等。年华中农大吴斌教授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的BrendaWilson教授发表的题为“Pasteurellamultocidaenotypesandgenomics”的综述性研究论文,对大量的Pm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阐明了决定Pm宿主偏好性的分子基础,并提出“脂多糖基因型:多序列位点基因型”是多杀性巴氏杆菌系统发生的主要决定因素,这为Pm的疫苗研发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