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炎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慢性疾病多多发肿瘤手术风险高hel [复制链接]

1#

“真没想到这么大的手术,我第2天就能吃东西能下床,第6天就出院了!”近日,75岁的于婆婆在家属陪同下,来到普外科护士站,开心的与医护人员挥手道别。

#1

慢性疾病多、多发肿瘤、手术风险高……

高龄肠癌就是不治之症?

于婆婆因为心累、气紧来院就诊,除了体重超标而外,于婆婆还有冠脉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高血压3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律失常、中重度贫血……经过进一步相关检查,发现于婆婆的大肠上长了4个肿瘤,最大的体积已超过8cm,肿瘤已经发生了破溃出血,此外肠壁上还长满了大大小小很多腺瘤和息肉。

普外科主任邓志刚介绍,在临床上绝大多数患者恶性肿瘤仅有1处,像于婆婆这种同时出现4处癌变的较为罕见,而且腹腔淋巴结也出现了多处肿大,从临床分期来看不容乐观。从诊疗效果来说,手术是最好的选择,但手术也意味着风险。而这样的高龄患者本身有很多慢性疾病、手术耐受力差,患者和家属会偏向选择保守治疗,而这种选择的结果就会上高龄肠癌变成“不治之症”。

“这么大年纪了,又是一身的老毛病,走路都困难,敢不敢做手术哦?可能连手术台都下不来喔!”于婆婆一家人心里都在打鼓。是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一家人拿不定主意。

#2

手术是最大获益的治疗方式

“硬核”医护团队经得起考验

经过普外科、心内科、内分泌科、麻醉科、康复科等相关专业医护团队共同讨论评估手术风险,制定详细的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案,手术要点,术后康复计划......一致认为手术是能够带给于婆婆最大获益的治疗方式。

婆婆的手术切除范围大,范围涉及整个结直肠,为了肿瘤的根治,还需要彻底清扫肠管周围及肠系膜、血管根部的肿大淋巴结,相当于一个人同时做三个人加起来的手术量(直肠癌根治+左半结肠癌根治+右半结肠癌根治)。

传统的开腹手术,需要30cm以上的超大切口,相当于把整个腹部从上到下切开,术后的疼痛会严重的影响呼吸和下床活动,心脏负荷增加,诱发心梗;术后卧床太久导致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肥胖导致的切口脂肪液化,甚至感染......显然,传统的开腹手术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腹腔镜微创手术是否可行?对于肥胖、高龄、心肺功能又不好的袁婆婆腹腔镜手术中长时间的CO2气腹对呼吸功能的影响,麻醉深度的控制,血压的平稳维持都面临巨大的考验......

#3

微创手术助力快速康复

76岁高龄患者术后6天出院

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后,于婆婆一家选择了手术治疗,他们的信任也给了医护团队极大的信心。

普外科医护团队为于婆婆手术制定了详细周密的计划,大家不仅要让于婆婆顺利康复,还要更好更快的康复,术前健康教育、体能训练、呼吸训练、饮食调整等等,一切准备都在按计划准备......

于婆婆的手术如期进行,麻醉科派出最强的团队,加温毯、联合镇痛、动脉监测、低CO2腹压......手术医生通过腹部的5个小孔就可以进行大范围的解剖和切除,在最先进的4K腹腔镜高清系统加持下,医生可以更清楚的分辨组织、血管和神经,手术视野明亮清晰,通过精细的解剖、分离、结扎,做到了最小的损伤和最大限度的组织功能保护。

手术过程非常顺利,切除了全部癌灶,清除了60余枚肿大淋巴结,术中出血总共也不到10ml,术后顺利回到普外科病房。

术后第二天,于婆婆就开始进食少量流食,她也没有感觉到明显的疼痛,在医护人员协助下开始下床活动。经过5天术后康复,婆婆已经能自由下床活动,行走稳健,精神状态极佳。每每遇到前来查房的医护人员,总是笑着说“感谢你们啊,谢谢你们让我恢复得这么好哦!”

#4

发现一例早癌拯救一个家庭

应对消化道肿瘤,内镜检查是“利器”

普外科邓志刚主任表示:胃肠道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内镜检查是疾病筛查的最佳手段,建议40岁以上人群都进行常规体检胃肠镜,促使胃肠道肿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外科手术仍然是进展期胃肠癌最重要、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高龄和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肺合并症并非手术的禁区。而加速康复理念是以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一系列有效措施的组合。医院普通外科作为治疗胃肠道肿瘤专业手术科室,尤其是微创手术助力快速康复,使得高龄肠癌不再是外科手术的禁区。

兰芙蓉尚建英/文图

编审/朱芯仪

签发/韦林川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