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炎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简述人体消化系统疾病与饮食 [复制链接]

1#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管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结肠(盲肠、阑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终止于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胰和消化管壁上无数的小腺体。消化腺的分泌物经导管等排入消化管中参与消化。另外还有胆囊及胆道。

人一生下来就要吃东西,从饮食物中获取各种养分,以供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从食物进入口腔,一直到变为废物由肛门排出,其间要经过极其复杂的变化,这就是消化吸收过程。完成这个过程的一系列特殊生理结构,就称为消化系统。

依照其各个部分生理功能的不同,消化系统又可分为许多器官,它们是口腔(包括牙齿)、食管、胃、肠、肛门和消化腺等。只有依靠这些器官有条不紊地分工协作,消化过程才得以顺利完成。

口腔:人们习惯的说法是,嘴是管吃管喝的,而消化则是胃肠的事。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对。实际上可以认为,首先要经过牙齿咀嚼,将食物尽可能地磨碎,这可就帮了胃的大忙。因此牙齿的好坏,常常影响一个人的消化功能。在咀嚼的过程中,通过舌的搅拌,食物就和唾液(俗称口水)均匀地混在一起了。

这种场合,不但使人能吃比较干燥的事物,并且可以顺利地咽下,而更重要的,是唾液还含有某些消化酶(如淀粉酶等),它们能使淀粉颗粒变成更易为肠道所吸收的物质。由此可见,在口腔里就开始了初步的消化。

食管:食管是食物由口腔进入胃的通道,它的粗细并不一致。食物进入食管后,即刺激食管的神经肌肉,引起试管有次序的运动,推动食物入胃。

胃:是受纳器官,中医将胃和脾连在一起,称为人的“后天之本”。胃的重要生理功能是分泌胃酸和消化酶,并通过其自身有节律的运动,将食物进一步磨碎并充分与胃液混合,成为食糜,然后送入胃肠道。

肠:是上接胃下通肛门的细而长的管道样结构,依次可分为小肠和大肠两部分。食糜进入肠道后,虽然还在继续消化,但其主要功能是吸收,其中包括氨基酸、葡萄糖、矿物质和水等。当然,在吸收前和吸收后,还要经过一系列转变,才能成为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并为人体所利用。

肛门:就像河流水坝的闸门一样,肛门也起着类似的作用。不能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在直肠内堆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排便反射,肛门括约肌扩张,粪便即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消化腺:在体内,有许多重要的腺体参与消化过程的进行,唾液腺前面已述及;此外还有胰腺、肠腺和肝胆系统等。这些腺体所分泌的消化液和胆汁,含有多种酶和其他物质。在整个消化过程中,它们不仅各自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而又是相辅相成的。

胃肠道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那么,什么叫消化呢?

人们常吃的谷米、豆类、肉、蛋、奶以及蔬菜、瓜果等,一般都是难以溶解的大块物质,从化学的角度看,它们的分子结构十分复杂,不能被人体直接利用,必须先在胃肠道内经过充分分解,变成结构简单的可溶性化学物质,如甘油、脂肪酸、葡萄糖、氨基酸等,才能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循环,供给人体组织利用。

消化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通过消化道肌肉的收缩活动,将食物磨研细碎,并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以及将食物不断地向消化道的下方推送,这种方式称为机械性消化;

另一种是通过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中的各种消化酶,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充分化学分解,使之成为能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这种消化方式称为化学性消化。

所谓吸收,是指各种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充分的消化,分解为简单的分子,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以及水分、各种盐类等物质,通过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被吸收的物质提供了营养,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具有很重要的生理意义。消化过程是为吸收做准备工作的,因此,消化不良必然引起吸收不好。

消化系统疾病与饮食的关系

饮食因素是胃肠道疾病主要的致病因素。包括饮食习惯、饮食方式、饮食物的质和量等许多内容。

饮食无规律,饥一顿、饱一顿,可使胃肠运动功能紊乱、消化液分泌失常;暴饮暴食、进食过快,可引起胃肠负担过重,产生胃扩张、消化不良。

长期或大量进食辛辣食物,或饮酒、浓茶、浓咖啡,会刺激食管和胃肠道粘膜,使之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溃疡,易引起食管炎、胃炎、溃疡病、慢性肠炎和便秘等。

进食时粗嚼整咽,可使食管、胃粘膜受损伤而引起炎症、溃疡,并产生消化不良;进食过热,会烫伤食管、胃粘膜,产生相应的炎症;

进食过冷,使胃肠黏膜血管收缩、功能紊乱,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的症状,还会加重原有胃肠病的病情。

进食浓汤、过甜、过咸,使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肠液分泌增多,易发生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腹泻;进食的食物中缺乏植物纤维素,可引起肠道蠕动不足,产生便秘、腹胀。

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饮食治疗

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同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消化性溃疡。其临床主要症状是慢性、周期性及节律性上腹痛,疼痛可表现为饥饿痛、钝痛、胀痛、灼痛或剧痛。胃溃疡疼痛多在餐后1小时左右开始,直至下次餐前;而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在餐后3~4小时出现,持续至下次进餐前,进餐可使疼痛缓解。发作多在初秋至次年早春,精神紧张、过度疲劳、饮食不当及某些药物可诱使疼痛发作。其它症状还有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

饮食原则

1.宜食用质软、易消化的食物,避免体积大、坚硬、粗纤维多的食物,以减少对溃疡面的机械性刺激。

2.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少量,可减少胃酸分泌;多餐,可弥补食量之不足。一般每餐不宜过饱,以正常食量的2/3为宜,每日进餐4~5次。定时定量对维持胃液分泌和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

3.为促进溃疡愈合,提供营养全面的膳食,特别是选用蛋白质营养价值高的食品,很有必要。

4.烹调方法应以蒸、煮、炖、烧、烩、焖等较好,不宜采用干炸、油炸、腌腊、滑溜等方法。忌过甜、过咸、过热及生冷食物。

5.细嚼慢咽。

6.足够的热能、适量蛋白质、低脂、丰富维生素的膳食。

慢性胃炎的饮食治疗

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性病变,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慢性胃炎有浅表性胃炎、肥厚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之分;按胃酸分泌多少又可分为高酸性胃炎和低酸性胃炎。

其病程迁延,个别患者可无任何临床表现,但大多数病人可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并可有食欲不振或厌食,中上腹部饱闷感或疼痛,多于进食后立即出现。有的患者可伴消瘦、贫血、舌炎等症状。胃酸分泌过多者可有烧心、反酸,而低酸性胃炎是诱发胃癌的危险因素。

饮食原则

1.调节胃酸分泌。高酸性胃炎禁用酸度高的食品及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而低酸性胃炎患者可选食有刺激胃酸分泌作用的食物。

2.避免有强烈刺激性作用的食物,忌食生冷、硬及酸辣食物。

3.饭菜宜软烂,容易消化,含纤维多的食物不宜太多,可粗粮细做。

4.烹调方法宜选用蒸、煮、炖、烩等,忌煎炸等。

5少量多餐,每日可安排4~5餐。

慢性肠炎

慢性肠炎主要包括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急性肠炎未彻底治愈而演变成的慢性肠炎等。其主要症状有腹部胀痛,大便稀薄并带有黏液,有的甚至带有少量脓血,排便次数增多,每日2~3次或更多。

慢性肠炎常反复发作,病情时轻时重,由于病程较长,营养丢失较多,对患者身体消耗较大,严重时由于失水、失盐,可以引起虚脱。

慢性肠炎经久不治,可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引起营养不良性贫血,对健康影响很大。所以得了慢性肠炎,除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外,还要安排好饮食。

1.低脂、少纤维。含脂肪太多的食物,除不易消化外,其滑肠作用常会使腹泻症状加重,因此患者不应吃油炸、油煎、生冷及多纤维食物,可选择容易消化的细挂面、烩面片、馄饨、嫩菜叶、鱼、虾、蛋及豆类制品等,以使肠道得到休息。

2.慢性肠炎患者如伴有脱水现象时,可喝些淡盐开水、菜汤、米汤、果汁、米粥等,以补充水、盐和维生素。

3.排气、肠鸣过强时,应少吃蔗糖及易产气发酵的食物,如土豆、红薯、白萝卜、南瓜、牛奶、*豆等。

4.慢性肠炎病人多半身体虚弱、抵抗力差,因而更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坚硬及变质食物,不喝酒,不吃辛辣刺激性强的调味品。

5.苹果含有鞣酸及果酸成分,有收敛止泻作用,慢性肠炎患者可经常食用。

现介绍几款有止泻作用的药粥

大蒜粥:取大蒜30克,去皮,切碎末,粳米克加水0毫升煮粥,早、晚温服,有止痢、止泻效果。

马齿苋粥:鲜马齿苋90克(或干马齿苋30克),加粳米克煮粥,早、晚服用,可止泻。

山药莲子粳米粥:山药30克、莲子20克、粳米克煮粥,早、晚服用,有健脾和胃及止泻之效。

*芪薏米粥

配方:大米克、*芪30克、薏苡仁30克

制作:

1.将*芪洗净切片;大米、薏苡仁淘洗干净。

2.将大米、*芪、薏苡仁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煮40

分钟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粥克。正餐食用。

功效:补元气,止泄泻。脾虚慢性肠炎患者食用尤佳。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本文文字已获作者授权,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期美编:丽

往期推荐●●

//1

|大雪节气养生知识

//2

|痛风的表现和饮食禁忌

//3

|防治白内障注意事项

//4

|中国的感恩节是清明节

想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请长按下方左侧图片

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