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炎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以案说医邓铁涛治慢性胃炎健脾养胃,益 [复制链接]

1#

▲邓铁涛(.10-.01)首届国医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法代表性传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广州中医院中医内科创始人之一,现代著名中医学家。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医药抗击非典特殊贡献奖、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摄像陈安琳)

每天18时,以案说医。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吴某,女,时年47岁。年3月9日初诊。

患胃病30余年,近三个月加剧,纳呆消瘦,间歇性呕吐,某医院作纤维胃镜检查诊断:浅表性萎缩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炎、胃下垂。经治疗未见好转,入本院后经补液、解痉止痛、镇静、消炎等治疗,呕吐止,继以助消化药后渐好转,能进半流质食物,但每日进食只一两左右,故体重仍在下降,几个月来共减重12公斤。

诊见:面色*滞少华,唇黯,舌黯嫩、齿印、舌边有瘀点瘀斑,苔剥近于光苔,只于舌根部尚有疏落之腐苔,脉左弦细,右虚寸弱尺更弱,低热,大便7天未行,背部夹脊有多处压痛点。

辨证:此乃气阴大虚,胃失煦养,血失鼓动,瘀阻脉络之候。

治法:补气健脾和胃,养阴救津,佐以活血通络,兼退虚热。

处方:太子参24克,云苓12克,怀山药12克,石斛9克,小环钗9克,丹参12克,鳖甲30克(先煎),麦芽18克,甘草5克。

另:参须9克,每周炖服一次,7剂。

3月15日二诊低热退,精神较好,食量稍增,唯大便尚秘结难排,面色由*滞转稍有润泽,唇黯,舌嫩色黯,苔薄白(中根部),舌边见瘀斑,脉右细弱,左细而弦,稍滑缓。病有起色,治守前法,于前方中加白术9克,火麻仁18克,另炖服参须9克,每5天一次。

3月22日三诊

又见低热,开始有饥饿感,大便仍靠开塞露始能排出。舌嫩胖色黯,舌边有瘀斑,苔薄白润,脉缓细弱,右稍弦。

处方:太子参30克,云苓12克,怀山药18克,石斛18克,小环钗10克,丹参15克,鳖甲30克(先煎),麦芽18克,百合15克,甘草5克。

另:炖服参须9克,每四天一次,7剂。

3月29日四诊头痛头晕,月经来潮已3天,翌日将净;胃纳转佳,每餐能尽半两米饭;唇黯稍淡,舌黯嫩,瘀斑稍减少;苔薄白,尖部少苔;脉细数,右稍弦。照上方加百合24克、炙甘草6克,去丹参(因月事末完),并嘱从第4剂起加丹参18克,百合加至30克,连服10剂。仍四天炖服参须9克一次。

4月12日五诊

体重比入院后最低时(41公斤)增加3公斤多,有饥饿感,面色转好,面部较前饱满。舌黯,白苔复长,舌边瘀斑减少,脉细稍弦。

处方:太子参30克,云苓12克,怀山药18克,小环钗18克,龟板30克(先煎),百合30克,素馨花6克,麦芽30克,丹参18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7剂。

4月18日六诊

病况继续好转,纤维胃镜检查:慢性浅表性溃疡(注:已非萎缩性胃炎)。活检亦为慢性炎症细胞。舌质淡黯,苔薄白(全舌有苔),舌边瘀斑缩小,脉缓稍弦。

照上方小环钗改为15克,百合24克,丹参15克。共服半个月。

5月3日七诊

患者自觉良好,每天可食3~4两米饭,面色转润,颧部仍黯。唇淡,舌质淡嫩,有瘀斑,但色变浅,苔薄白,脉左细右稍弦。

处方:太子参30克,*芪15克,云苓12克,白术9克,怀山药18克,龟板30克(先煎),小环钗12克,丹参15克,麦芽30克,大枣4枚,甘草5克。病者带药出院,继续到杭州疗养,半年后恢复工作。追踪观察7年余,未见反复。

辨证思路:慢性胃炎是指由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性改变,为最常见的胃部疾病。本病发病率高,病程持续时间长,根据临床症状,应属中医“胃痛”、“痞满”等范围。

邓老认为慢性胃炎多由烦劳紧张,思虑过度,暗耗阳气,损伤阴液所致;亦可由于长期饮食失调,损伤脾胃而致;还可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大病失调而成。故本病病机为本虚夹标实,其虚,主要为脾胃亏虚,脾亏虚于阳气,胃亏虚于阴液。其实,则多由虚损之后所继发。如脾气亏虚,血失鼓动,血滞成瘀阻络,此为一;脾失健运,湿浊不化,痰湿停聚,此为二;瘀阻湿郁,加之阴液亏损,则易引起虚火妄动,此为三。

根据本病病机,邓老认为,临证应以补脾气、养胃阴为治疗原则。因慢性胃炎患者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已差,故培补不能急功求成,骤投大温大补之厚剂,否则只能滞其胃气,灼其胃阴,适得其反。同时,救护胃阴亦不宜过于滋腻,以免壅阻脾脏阳气的恢复。在治本的同时,也不应忽略标实,宜具体辨证施治,或活络祛瘀,或除湿化痰,或清退虚热,但活络祛瘀要防破血太过,清退虚热要防伤阳,化湿切忌过于温燥,以免损伤正气,使虚者更虚。

治疗经验:邓老在长期临证中,总结出健脾养胃,益阴活络的自拟方治疗慢性胃炎。基本方:太子参30克,云苓12克,怀山12克,石斛12克,小环钗9克,麦芽30克,甘草5克,丹参12克,鳖甲30克(先煎),甘草5克,田七末3克(冲服)。方中太子参、云苓、怀山、麦芽、甘草等培补脾胃健运其气,太子参、怀山、云苓等补气之力虽不及*参、*芪,但不会滞气助火,反佐麦芽使之易于受纳,这对于消化吸收功能甚差,胃阴已伤的患者,较为适合,故为邓老所喜用;石斛、小环钗、怀山等急救已伤之胃阴;丹参、鳖甲益阴活络,通脉祛瘀兼清虚热。若脾胃气虚较甚者,可酌加*芪、白术或参须另炖;若湿浊偏重者,加扁豆、鸡蛋花、苡仁等;若肝气郁结者,加素馨花、合欢皮、郁金等;若疼痛明显者,可加木香、元胡、佛手等;若嗳气频作者,加代赭石、旋覆花等;若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等。

此外,慢性胃炎乃慢性疾病,病程较长,日久穷必及肾,且脾属土,肝属木,脾虚肝乘,邓老指出,治疗时不应忽视脾胃与肝肾的关系,同时亦应注意脾肺的关系,于适当时选加调养肺、肝、肾之品。

(本案编写:陈凯佳邱仕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