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水芙蓉到人工雕琢,中国美女进化发生了巨变,现在,让我们共同走进“中国美女进化史”。 1.神话时代:百变女神的迷幻 当岁月的风沙擦肩而过时,神话女性,曾经以玫瑰的艳丽和炫目跃动在我们生活的视野,让我们至今对美丽回眸时,不得不对她们进行深深地凝视。神话时代没有具体年代的界限,不仅特指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还包括各个朝代广为流传的著名民间神话传说,如《牛郎织女》、《白蛇传》、《宝莲灯》等。 中国神话在古代人的幻想解释中多方面地说明了天地宇宙、日月星辰的由来,呈现出中国古代人对天地万物的天真美丽富有趣味的艺术想象。然而与想象几乎同出一辙的是,也未曾将女性的形式美放在视野之内。《山海经.西次山经》说西王母“蓬发戴胜”,总之戴的是一种装饰,具体面貌却不得而知。《淮南子》云:“嫦娥窃药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说嫦娥变为蟾蜍,并非贬低其形象,因为当时人们虽有了形式美的萌芽,却还难以将自身与动物彻底分开。女娲炼石补天,挽救了一个即将毁灭的世界,成为人类的再造神,那么多有关女娲的神话,说来道去的只是她的业绩,没有人意识到要从外貌上对这位伟大的女神加以美化,只是说她“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 及至后来《聊斋志异》里的狐仙、《白蛇传》里的蛇妖等无不以善于变幻而显得美丽异常,仙女与神女构成了牧歌与田园诗的原型,妖精与狐仙构成了悲剧与挽歌的原型。总之,神话时代美丽姿本的标准以女性变幻莫测获得了百变女神的称谓。 神话时代美女姿本代言人:女娲 2.诗经时代:窈窕淑女的清新 当中国女性在古代历史疾走的硝烟中被冷静地蹂躏时,我们仿佛听见了女性受辱时强韧的呼吸,中国古代的正统文学里唯一让女性具有崇高地位并且一直唱主角的,就是《诗经》。诗经时代并非一个单纯的朝代,而是一种浓密婉约的美好家园,虽然它所经历的是西周初叶到春秋中叶,但是我们宁愿透过历史,单纯从田野河流的传说出发,去建构一个伟大的诗经时代,来诠释那个时代女性的姿本风貌。 诗经时代社会审美观念在女性身上的体现非常有趣地限制在上半身,或者说,仅仅描写女性上半身的自然美就足够展示她的美貌与品性了。《诗经*卫风*硕人》中描写卫庄公的夫人庄姜时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诗经时代这种随处可见的自然、健康的美,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女性审美的初步诉求,而这种诉求残存着人类蛮荒时期对生育女性的美好崇拜。在社会体系完善之前,中国人的伦理观和审美观是朦胧而支离破碎的,更多的束缚不是来自于人本身,而是来自于自然,使女性比男性拥有更为广泛的活力与柔美。 而开篇的《诗经•国风•周南》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更是准确无误地表达了诗经时代美丽健康、自然清新的窈窕淑女姿本形象。 诗经时代美女姿本代言人:庄姜 3.春秋时代:红颜祸水的悲情 当女人的身体象刀锋一样和历史作战的时候,历史不仅为我们虚构着若有若无的情节,还用淡漠和茫然来点燃那些若隐若现的春秋。春秋时代从来不缺乏美丽,甚至成为兵器谱上闪着寒光的干将莫邪,但是最被忽略的也是美丽,审美主体重德而轻色,用道德的掩体释放出另类姿本的绝唱。 春秋战国时期,七雄争霸,各自为*,造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儒、道、墨、法等不同派别的意识形态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主张,从“齐王好紫衣”到“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反证出春秋时代普遍忽略的正是外貌,认为美德远胜于美色。《国语.周语下》中说:“夫乐不过以听耳,而美不过以观目。若听乐而震,观美而玄,患莫甚焉”所以孔孟还将人体美置于伦理道德的体系内加以考察和论述,以“仁”为基础,以“礼”为准绳,国家的衰亡,亦往往归结于美女为害,《左传》里就有“夫有尤物,足以移人,苟非道德,则必有祸”的说法。 当战国人还未从“夏亡于妹喜,商亡于妲己,西周亡于褒姒”的阴影中走出来的时候,他们又续写了“吴国亡于西施”的历史事实,更加延伸了女祸论的影响,让春秋时代重德轻色的道德准则,折射出红颜祸水这种悲情主义的姿本审美观。 春秋时代美女姿本代言人:西施 4.秦汉时代:轻盈飘逸的纤秀 当女性一直以附属的藤蔓纠缠于社会主体的大墙时,她们挣扎的喘息终于变成田园式的吟唱,飘扬在秦砖汉瓦搭建的上空,同样承载着经济义务的女人,在林荫下编织着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梦想。秦汉时代的美丽因为劳动而健康轻盈,飘逸纤秀,她们用汗水和阳光谱写着生动姿本的牧歌。 秦汉时代建立和完善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文化艺术宗教科技等异常发达,社会经济有较大发展,开通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男耕女织在秦汉时代得到了集中体现,《汉乐府》诗歌里出现了大量歌颂劳动女性美的作品,比较突出的是《陌上桑》中描写的采桑女罗敷:“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同时出现的刘向《列女传》和班昭的《女诫》,更是突出了这个时代女性的崇高地位。从吟叹“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中随*征战的虞姬,到《孔雀东南飞》里“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的刘兰芝,无不摈弃了那种深闺女性的审美传统。 以劳动健康为美的秦汉女子,在“环肥燕瘦”中“燕瘦”所特指的汉代舞蹈家赵飞燕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传说她“能作掌上舞”,也充分体现出秦汉时代的女性因参与各种劳动,从而使身体显得轻盈飘逸的纤秀型审美倾向。 秦汉时代美女姿本代言人:赵飞燕、罗敷 5.魏晋时代:妖艳玄迷的颓废 当历史的尘雾笼罩了战鼓的萧索,女人的妖媚在文人乖张癫狂的诗句里舞蹈,她们在被动的舞台上粉墨登场,表演着颠倒众生的游戏。魏晋时代包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由于玄学的高度发展,女人只是亵玩淫乐的附属品,徒增了令人目眩神迷的妖艳姿本。 魏晋时代*治混乱、社会动荡、战乱频频,是历史上分裂最长的一个时代,但是精神生活却极度自由和解放,他们用寄情药酒,行为放旷,毁弃礼法来藐视对现实*治的不满。女性在这个时期的价值更多的是被赏玩,就连表达审美意图的文学也有这个倾向,《典论.论文》说:“诗赋欲丽。”《文赋》说:“诗缘情而绮靡。”从东晋发明的“宫体诗”中用雕藻浮华的形式寓色情放荡的内容,到曹植在《美女赋》中描写采桑女开篇就说“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都从一些侧面衬托出魏晋时代审美取向流于妖媚艳丽的价值体系,甚至衍生出一些志怪小说专门记载神异*怪的妖艳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东晋干宝的《搜神记》。 这种审美极致被三国时期司徒王允府中一个叫做貂禅的舞女推向颠峰,她不仅先后把媚眼在董卓、吕布和关羽身上乱抛,而且传说她在拜月时,月亮也被她妖媚的容颜所折服,躲到了云彩的后面不敢与她争辉,才有“闭月”之称。所以魏晋时代对女性推崇的是妖艳玄迷的绝对姿本审美取向。 魏晋时代美女姿本代言人:貂禅 6.隋唐时代:雍容性感的丰腴 当马蹄声踏碎了宫廷迤俪的歌舞,女人摇曳的身段摇撼了唐诗里雍容华贵的意象,那些辞藻华丽的诗句纷纷跌落,幻化成披在仕女酥胸上的霓裳羽衣。隋唐时代的审美以雍容大气为主流,把丰腴肥美的体形标准推向了姿本主义高潮。 隋唐时代*权统一,经济发达,特别是唐朝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盛唐时代。这个时代人们的审美标准受各种文化元素的影响,比较崇尚女性的体态美是额宽、脸圆、体胖。就连唐三彩那种丰硕饱满的造形及绚烂华丽的色彩,都自然而然的显现出大唐帝国的繁盛及气魄,而敦煌壁画中的人物造型,女子也是体态丰肥,艳丽多姿,尤其是唐代的观音菩萨像甚至接近那些摇曳多姿的唐朝仕女图,无一不是端庄文静,丰满可爱,充满了现实之美,也成为当时人们崇拜的完美形象。《唐诗》中更有很多描写女性丰腴性感形象的诗句:“粉胸半掩拟晴雨”,“半胸苏嫩白雪饶”。 “环肥燕瘦”中“环肥”所特指的贵
我国著名白癜风专家妃杨玉环,就是因其以丰腴的体态使“六宫粉黛无颜色,三千宠爱在一身”,并跻身于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行列,从而构建了隋唐时代雍容富态、健康性感的美丽姿本王朝。 隋唐时代美女姿本代言人:杨玉环 7.宋元明清:三寸金莲的妩媚 当礼教的面容上呈现出严肃的狞笑,女人在贞洁的牌坊下抱着三寸金莲开始呜咽,那些冠冕堂皇的审美戒尺,终于在“回旋有凌云之态”的莲步轻移中逐渐妩媚。宋元明清时代是理学产生、发展和走向成熟的时期,对女性的审美标准竟然建立在从健康自然到缠足陋俗这种病态雕饰的退化。 宋元明清时代,中国封建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错综复杂,明中叶以后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对女性的审美主流却始终停留在缠足这种病态的蔓延,上至高居庙堂的帝王将相,下至终生劳作的庶民百姓,甚至文人墨客风尘侠士,几乎都汇入了美化三寸金莲的潮流,春宫画、香艳诗、色情小说、下流民歌等,无不集中地体现着女人的三寸金莲以及由它引出的各种淫乐形象。对于金莲的崇拜者来说,性活动中揉搓、咀嚼、舔弄、吮吸金莲小脚是必需的实践过程,甚至要在金莲上留下齿印,否则便无法获得性满足。宋元明清时代,在一些文学作品中经常有关于三寸金莲的描写:“湘裙下三寸金莲,云鬓中两行翠凤”“对襟披风轻巧巧,三寸金莲左右分”等等。 而这个时代狎妓的风行,更使最为著名的秦淮八艳,用婀娜的莲步“踢碎香风抛玉燕,踏残花月上琼瑶”,一时艳名远播,留下了多少动人香艳的传说。所幸的是,宋元明清时代的审美潮流中,把性感焦点全部集中在“莲底纤纤月”的病态姿本,终于逐渐划上了带血的句号。 宋元明清时代美女姿本代言人:秦淮八艳 8.民国时代:旗袍曲线的妖娆 当月光下那条走过千遍的幽深小巷,被一袭旗袍的背影伫立,蓦然回首,记忆中上演过千遍绮旎的剪影戏,开始曲线毕露摇曳生姿。从民国时代款步走出来的花样年华,在旗袍的撩人风光里,浸透着凹凸有致的曲线美形体姿本标尺。 民国时代*阀混战,西风东渐,中国人的审美焦点被一件旗袍彻底覆盖。中国传统文化从来没有敢于正面正视性和裸体的健康心态,这就使得旗袍的出场,隔一层衣服来被男人微笑着观看,诱导着中国男人想象力行进的肉体方位。而所谓隔着衣服的“看”,其实便是剥离衣服的过程:从抒情的颈部出发,经过胸部、腰部和臀部的惊险情节,一路上跌宕起伏,达到一个神圣的高潮,最终指向一条暧昧的缝隙--“泄露”出其包裹之下的若隐若现欲说还休的身体消息。紧
北京医院专业白癜风治疗身旗袍所提示的审美符号,让民国时代所有的女人趋之若骛,从影视明星阮玲玉、胡蝶,到写出“生命是一袭华美的旗袍”的女作家张爱玲,甚至姨太太、女学生,都更加在意自己的身体曲线,试图通过旗袍来进行一场审美个性的煽情。 而当时最令人倾倒的宋氏三姐妹,由于身份的尊贵性,更让旗袍在特殊的场合展示着纤毫毕露的身体曲线。旗袍这种介于掩饰和暴露之间闪烁不明的暧昧,巧妙地利用了服装的矛盾修辞,将民国时代的服饰审美推到了使女性身体曲线呼之欲出的艺术姿本高度。 民国时代美女姿本代言人:宋氏三姐妹 9.文革时代:素面飒爽的英姿 当宁静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饰演的文革年代少女米兰身穿绿*装,素面朝天的站在那里回头一笑时,不知道有多少象我一样的少年在黑暗中目瞪口呆,想当年,描写文革时代连环画上那些英姿飒爽的女民兵,也是我们少年时期怅然若失的定格。 文革时代是一个特定的时代,毛泽东和样板戏是一个时代内在精神统一的标志,其终极意义是建立了一种关于“神性”和“英雄性”的观念。代表审美思潮的样板戏中的英雄形象,无论是江吴琼花还是柯湘,均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传统道德无视人欲、人性的*治特征,体现出不食人间烟火的假大空倾向。那个时代的化妆品基本上就是护肤品的概念,除了百雀灵恐怕再难看见其他的牌子,花露水主要用于去痱止痒,也有人洒在手帕上,当香水使用。发型则大都梳辫子和“二刀毛子”。服饰的审美则集中体现在*装上,“像章戴胸前,革命精神抖,一身**装,*帽必须有”,毛泽东还在《题女民兵照片》中写了“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就连人民币的图案上,素面飒爽的女性也被摆在了那张最高面额的“大团结”的中心。 由于对英雄的崇拜和对精神的追求,《龙江颂》中的江水英,在语言服饰动作上模仿男性以祈求力量的中性化形象,几乎成为当时女性模仿的偶像,几乎家家都贴有她的剧照,并以朴素健美的英姿体现出文革时代独特的力量姿本。 文革时代美女姿本代言人:江水英 10.开放时代:人工雕琢的性感 “曾经有一份天生的容颜放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如果老天让我重新选择一次,我还会对整容医生说--我爱你,如果非要给我的容貌加上一个定义,我希望是人造美女……”改革开放时代美女各领风骚,审美标准逐渐和西方接轨,对身体各部位要求甚至具体化数字化,形成讲究丰乳骨感的美女标准式产业姿本。 改革开放以后,物质生活的改善,使人们审美需求不断提升,西方思潮进一步渗透到中国的每个角落。进入新的世纪以后,美女产业更是横空出世,渗透到选美、绘画、影视、服饰、旅游等各行各业。选美经济生产的美女较之天然美女,更是附加了许多无形的东西,如一选成名,就可获得巨大的无形资产,因而形成的价值诱惑颇有市场冲击力,所以人人都对美的标准无比神往,做女人“挺”好的广告大张旗鼓的席卷了大街小巷,性感与瘦身成了女孩子引以为毫的资本。汤加丽的人体艺术照片,谢楚余的陶瓷美女人体绘画等已经成为美的化身,审美价值取向分离到具体的眼、鼻、胸、臀等身体各个部位,也和任何产业一样具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要素,甚至可以象定制蛋糕一样定做出具体到三围尺寸都数字化的标准美女,给姿本经济增添无穷商机。 被称为“中国第一人造美女”的郝璐璐,由数十位专家进行隆胸吸脂等全身几十处手术重新整合,使身体各部位基本符合现代美女标准的定向指标,一举成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价值指数,并用人工改造把改革开放时代具体化的审美标准推向了性感姿本的价值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