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4792767.html我们都想吃好,其实吃的再好不如不吃。换句话说,多吃不如少吃,每顿少吃一口,身体会更健康。
我们都重视饮食。而且,都想吃的好一些。事实上,吃的好不一定可以更健康。试看近二十年来,食物越来越丰富了,我们吃的越来越好的,可是,疾病种类以及患病人群都都在增长之中。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的观点是,吃的太好,容易伤损脾胃。脾胃一伤,痰饮即来。而痰饮为众病之源。中医有谓:百病生于痰,又有杂病生于痰,以及怪病生于痰之说。
一、脾胃为本
脾胃主运化水谷,为人身气血生化之源。生命依赖气血,气血依赖脾胃。由此说,为了维持生命,调理脾胃非常重要。医圣张仲景重视养脾胃,他在《伤寒杂病论》中多用生姜、大枣、炙甘草等中药来顾护脾胃;明代大医李中梓提出“脾胃为后天之本”,重视滋后天易培先天;清代大医*元御更重脾胃,认为脾胃为人身气机升降的枢轴,土为轴,木火金水四维为轮。以此来论述天地阴阳升降,五行承制,万物化生之理,以及论述人体脏腑生成,气血本原,精神化生,形体结聚之理。
可以说,立足脾胃中气,不但可以更好地维持生命,更能让我们在患病后更容易康复。不管是养生还是治病,都当以脾胃为本。
我临床治病,总围绕着脾胃处方用药。我观察到,这样更有效果,特别是远期疗效更高。比如,肿瘤晚期,病人正气溃败,体瘦乏力,此时若能紧紧抓住脾胃下功夫,可以有效地缓解病人的恶病质状态。
二、调节饮食即是调理脾胃
老百姓生活中都会流传着一些关于调节饮食的俗话,这些俗话都极有道理,值得我们重视起来。
一则,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为什么?因为水谷可以化生气血以濡养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进一步说,不吃饭,就没有足够的气血,生命就会受到伤害。
由此说来,我们要努力吃饭,越多吃越好吗?当然不是。《内经》告诉我们,“食饮有节”。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吃的过多或过于肥甘厚腻,容易伤损脾胃,导致后天之本受损,反而无益于健康。
二则,俗话说:“吃得越饱,死得越早”。
这话非常有道理。从医学上来讲,吃太饱会导致很多健康危机。吃太饱不但容易引发癌症,还会引发其他疾病。从中医来分析,吃的太饱最伤脾胃。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一伤,百病丛生。
三则,俗话说“病从口入”。
吃东西会导致疾病吗?当然不是。但如果饮食不节,却容易诱发疾病。事实上,很多时候食物本身并没有错,而是我们的饮食方式出了问题。比如,长期高盐饮食容易诱发高血压,长期吃得太饱可能会导致胃部疾病,吃过多腌制食品和某些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
一位读者留言:“我前几年拼业绩各种喝酒,各种吃大鱼大肉,胖了二十斤之后,什么病都来了:高血糖、高血脂、肠胃炎,身体各处筋膜莫名其妙产生炎症,血液循环不好,受不了寒,受不了热,也受不了潮,去年还失眠,吃了治疗植物神经紊乱的激素西药之后更胖了,病从口入啊!”希望这样的悲剧少些,再少一些。
三、调节饮食的原则
为了健康,一定要调节饮食。那么,调节饮食当把握怎么样的原则呢?
以下提出几个调节饮食的原则:其一,尽量多素少肉;其二,清淡饮食,不可五味过极;其三,少吃一口;其四,少吃或不吃腌制、烟熏、油炸类食物;其五,不吃超加工食品;其六,吃本季节和本地自然产生的食物。
坚持这些饮食原则,大有好处。其一,有益于调养脾胃,使脾胃旺而气血旺,气血旺则人更健康;其二,有益于安养心神。如此饮食不容易扰动相火,则心神得安,人会感觉更安和;其三,可以远离疾病。即使患病,也容易早日康复,因为如此饮食可以使五脏六腑归于和谐。
有病人说,肉这么好吃,不吃就亏了,应该尽量多吃点。我却有不同的观点:肉可以吃,但能少吃或不吃最好,吃多了有损健康。为什么呢?既然已经患病,当然要养气血,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多素少内最能养脾胃,这是气血化生的基础。虽然肉为血肉有情之品,但我以脾胃为本。肉食多偏滋腻,不容易运化,反会耗损脾胃。
我自己临床体会,越是大病,特别是六腑的病症,越要重视多素少肉饮食。我的理由是:其一,鱼生火,肉生痰,痰火内滞,容易加重六腑的负担;其二,肉食不易消化,会增加胃肠负担;其三,肉食容易导致大便不畅,大便中的湿热浊*被反复吸收,会加重病情。而素食则偏于清淡,既易消化,又可养肠胃,能让人轻松舒服,何乐而不为呢?!
四、养脾胃的最好饮食方式是少吃
常有人说,为了健康,要吃营养品,要吃保健品,要吃补品。我却有不同观点,为了健康,与其多吃,不如少吃。甚至可以说,能少吃一口就尽量少吃一口。
有人问,少吃如何保证营养呢?事实上,今时我们有足够多的食物,我们不会缺乏营养,相反,我们却因为吃了太多的东西导致营养过剩了。
今时多种慢性病(包括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等)呈井喷之势,我认为与人们过分追求营养有关。脾主运化,若纳入的营养过多,超过了脾的运化能力,那么,多吃的营养即成*素,会消耗脾气,或导致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或导致脾不散精,糖元积滞。病从口入。我的观点是:少吃总比多吃更健康。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健康老化研究所研究发现,食量减少40%可能让寿命延长20年!
有人说,生了大病,有医生建议,多吃些有营养的食物。在我看来,越是生了大病,越要少吃,并且吃素。只有这样,才能让脾胃得以休息,并恢复化生气血的功能,才能让人快速康复。简单来说,喝米粥最有益于健康。为什么呢?之所以罹患大病,往往是吃的太多、太好、太有营养,导致痰浊内滞,脉络瘀塞,气血不和了。
换句话说,为了健康,一定要饮食均衡。什么是饮食均衡呢?我的理解是,一则,少吃油腻、煎炸、烧烤类食物;二则,少肉多素;三则,不注重营养,更注重五味;四则,粗茶淡饭胜过膏粱厚味;五则,吃本季本地的食物;六则,不吃转基因食物;七则,按时用餐,饮食规律,好吃也要少吃,在不饿的情况下,尽量少吃一口。
有人说,少吃肉没有营养。我自己亲身实践吃素多年,我可以正常临床工作,即使忙碌一整天,也完全不感觉到累;临床工作时思维很敏捷;工作之余坚持每天至少写作三千字;周末每天跑步十公里,能跑的很快;感觉很轻松,很愉悦,有信心,每天都充满着希望……
我不提营养,因为营养是外求。我更愿意讲脾胃的运化,因为这是内求。寄希望于多吃以维持健康,这是外求;我主张尽量少吃,这是内求。
小结:
综上所述,养生,就要养好脾胃。如何养好脾胃呢?建议尽量少吃,少吃可以缓解脾胃的压力,让脾胃更轻松,可以更好地化生气血。
有人会抬杠,说少吃的话哪有食物去化生气血呀。当然,少吃不是不吃!少吃是不吃地太多,不吃的过饱。少吃是在吃饱之前少吃两口。少吃是让脾胃有机会松口气,让营养物质不至于堆积在体内而化生痰浊水饮等浊*。(董洪涛)#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