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近期,各地疫情呈局部零星散发状态,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
3年多来,国家卫健委始终坚持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策措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较强、致死率较高的病*株的广泛流行,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过全*全国各族人民的同心抗疫,我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
米锋介绍: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流行,病*还在不断变异。要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压实“四方责任”,盯紧关键环节,继续完善“乙类乙管”各项措施,进一步提升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梁万年:疫情已基本结束
据央视新闻,梁万年指出,谈到“决定性胜利”,实际上对我们国家来说,它就是意味着我们已经经受住了这一轮疫情的冲击和考验,建立了比较好的人群免疫屏障。如果从疫情本身的特点来看,可以说这个疫情已经基本结束,但不能说它是完全的结束。现在的感染在我们国家来看,还是处在零星的、局部性的散发状态。
据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流行,病*还在不断变异。要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压实“四方责任”,盯紧关键环节,继续完善“乙类乙管”各项措施,进一步提升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要加强疫情监测和常态化预警,密切跟踪研究病*变异和传播情况,提升疫情早发现、早处置和应急响应能力。优化分级诊疗机制,提升医疗救治能力。持续做好养老院、社会福利院、托幼机构、学校等疫情防控,强化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加快推进新冠疫苗接种,提升群众防病意识,筑牢疫情防控的社会大防线。
国家疾控局监测预警司司长杨峰介绍:年12月,为动态掌握新冠病*感染水平和变化趋势,及时监测病*变异及生物学特性变化,评估医疗资源负荷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会同有关部门在传染病网络直报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监测渠道,形成多个监测子系统,包括病例报告监测系统、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监测系统、医院监测系统、病*变异监测系统、污水监测系统、重点机构聚集性疫情监测系统、人群核酸和抗原检测监测系统、医疗机构在院病例监测系统、社区人群哨点监测系统、网络调查系统等。
现已初步形成兼顾常态和应急、入境和本土、城市和农村、一般人群和重点人群的多渠道监测体系。在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后的这次新冠病*感染疫情防控中,科学研判了疫情流行趋势和人群感染水平,动态掌握和评估了新冠病*变异情况,及时发出了预警信号。三年来,多次优化升级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根据防控*策,适时调整疫情信息报告内容。
中疾控:近期发热腹泻重点考虑是否为急性胃肠炎
近日,多位网友称自己又出现发烧等症状,担心为新冠“复阳”。对此,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表示,目前,发生规模聚集性新冠疫情的风险较低。如今是诺如病*感染高发季节,当出现发热、腹泻症状时,应重点考虑是否为急性胃肠炎等肠道疾病。
我国已监测发现7例XBB.1.5输入病例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介绍,今年1月8日实施新冠病*感染“乙类乙管”以来,我国已监测发现7例XBB.1.5输入病例。2月3日采样发现了1例由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土关联XBB.1.5病例,为核心密接人员。经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相关密接人员健康监测及专家研判,没有再发现续发病例。
虽然XBB.1.5传播力较强,但目前数据显示,个体感染XBB.1.5后出现的症状与其他奥密克戎*株症状相似,没有发现其致病力增加。
目前,我国在新冠病*变异株监测中,如发现首次报告的(包括输入和本土)、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