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养殖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都能为市场提供充足的牛肉蛋白,但在肉牛饲养过程中,总有一些牛场因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牛的生长速度受到影响,导致出栏时间延长,出栏体重不达标,经济效益下滑。为了能帮助大家更加科学地寻找肉牛生长速度慢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下面本文就此话题和大家一起交流。
1、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感染是影响肉牛生长发育的最主要原因,随着规模化和现代化养殖模式的兴起,牛场的整体养殖环境虽然已经得到极大改善,但寄生虫病仍是威胁肉牛生长的主要疾病。根据虫体大小、形状、寄生特点和发育史等,寄生虫大体分为蠕虫类、原虫类和节肢动物类3种,其中蠕虫类包括线虫、吸虫、绦虫等,原虫类包括球虫、焦虫、滴虫等,而节肢动物类主要寄生在体表,常见的有螨虫、蜱虫、虱子等。
寄生虫感染多发于环境卫生差、消*频率低.和管理不规范的牛场。环境卫生差时,粪便、体表脱落物或体液中的虫体不能得到及时清理,健康牛接触后就易感染,且有些虫体还能以环境中的尘土、杂物、枯叶、树枝等为载体扩散,导致疾病难以防控。
消*频率低时环境中的虫体得不到及时杀灭,导致生存时间延长而成为威胁健康牛的隐患。管理不规范的牛场经常表现对外来人员和车辆不严格消*,导致外界虫体的传入,同时人员流动大,岗位责任不到位,发现病牛不及时上报,用药不规范或未严格把关而购入了劣质驱虫药,无定期驱虫习惯等。
寄生虫感染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影响肉牛生长的。首先,寄生虫的生长繁殖需要营养,而这些营养最终来源于饲料,使得饲料不能充分转化为机体物质,被寄生虫消耗一部分,相对利用率下降。其次,寄生虫的活动对机体行为可产生影响,比如螨虫的活动使得体表奇痒难耐,间接影响感染牛采食量,导致生长发育减缓。再次,有些寄生虫数量过多时能对消化道形成阻塞,比如成熟的蛔虫,数量多时能堵塞小肠,导致饲料无法下行,消化和吸收便会停滞。最后,寄生虫依靠破坏机体组织为生,伤口处很容易成为其他病原感染的窗口,导致继发感染而疾病加重,继而影响育肥。
2、饲料配比不科学
牛属于反刍动物,尽管玉米、豆粕、棉粕、芝麻粕等精料对促进机体生长发育有着重要作用,但反刍动物最终还是以粗纤维类日粮为主,如牧草、秸秆、瓜果皮、树叶作物藤秧、青贮饲料等。日粮由多种饲料原料组成,只有科学地配比才能将饲料更加充分地转化为机体能量物质。比如玉米是作为能量饲料摄入的,适量的玉米能使淀粉在瘤胃微生物作用下转变为小分子有机酸吸收,最终再转化为糖原储存或直接参与新陈代谢,如果玉米饲喂过量,淀粉就会被快速转化为有机酸,一旦超出机体承受范围,牛很容易发生酸中*而影响物质合成。
再比如饼粕类主要为机体发育提供蛋白类营养,这些蛋白质被降解后最终以氨基酸形式被吸收,氨基酸在体内重新合成蛋白,从而增加体重,如果能量饲料过少,蛋白饲料过多时,蛋白在体内可通过脱氨基作用进入三羧酸循环,最终被当做能量饲料利用,如果能量饲料过高,则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就转化为脂肪储存,不利于肌肉和骨架的生长。
3、疾病影响
疾病对机体的影响非常大,对于肉牛养殖来讲,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上市体重是绝大多数管理者一直持续探寻的目标。疾病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症状表现较急的病,这种病常对生命造成威胁,或者经过治疗康复后很容易出现后遗症,从而影响后期育肥。第二类是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这类病有时以隐性形式存在而难以发现,但一直在持续威胁机体健康,如慢性呼吸道病、慢性肠炎、前胃迟缓等,慢性病尽管短时间内不会导致牛的死亡,但能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降低新陈代谢水平,引发免疫力下降等,最终影响生长速度。
如呼吸道疾病能影响肺部的氧交换,各器官组织的有氧代谢水平发生下降,使得蛋白合成受阻。肠道疾病能导致消化酶的分泌减少,大分子营养无法酶解为小分子物质,严重肠道病还能导致肠黏膜脱落,营养吸收率显著下降,进一步减缓生长速度。
肉牛经常发生的疾病中以病原微生物感染最为常见,包括细菌病*真菌、寄生虫、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后,一方面能刺激机体发生炎性反应,免疫细胞和病原进行免疫作用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炎性因子,这些因子能导致采食量下降,局部器官出现功能性损害甚至器质性病变,最终影响整体的生长发育。另一方面部分病原能产生*素,破坏组织细胞,引发机体发热,从而影响采食、饮水、活动等行为。除了病原微生物感染外,各种原因引发的内外科病也能导致生长发育受阻,如关节发炎后行走不便,影响采食等。
4、饲养密度过大
饲养密度虽然表面上看与肉牛的生长发育无直接关系,但临床实践表明,饲养密度越大,牛的育肥速度受影响就越大,这可能和动物的社群行为有关。饲养密度大导致牛群过于拥挤,这种环境对牛的心理是会有影响的,加上群体过大时,膘肥体壮的强者会出现抢食行为,每次喂料牛群中的强壮个体会优先采食,且采食量很大,体格瘦小的牛则因身体不占优势每次都会排在最后采食,且采食量不足。牛场每次供料都是按照牛群的平均采食量提供的,饲养密度过大的牛群很容易出现体格强壮者生长速度越来越快,体格瘦弱者生长速度越来越慢的情况,有些牛甚至还能发展为僵牛。
5、应对解决措施
应对肉牛生长速度慢的措施包括做好寄生虫病的防治,根据牛的品种和日龄阶段生理特点科学配料,合理使用促生长类饲料添加剂,加强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同时合理控制牛群的饲养密度。
5.1做好寄生虫病的防治
寄生虫前期感染不易被发现,症状表现严重时表明寄生虫已经寄生了很长时间并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建议本病一定以预防为主。对于原虫类寄生虫,建议定期采集粪便、血液等进行检查,而蠕虫类、节肢动物类寄生虫应以定期程序性驱虫为主,至少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都普防1次,药物尽量选择广谱、安全性高、效果佳的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多拉菌素、阿苯达唑、左旋咪唑、芬苯达唑、吡喹酮等。如果牛群中发现有传染源,则要对全群进行紧急药物预防,同时做好环境卫生管控工作,防止虫体扩散大群。
5.2科学配比饲料
不同饲料厂在配制饲料时配方大致相同,但核心料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明确的是,饲料的各原料配比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牛日龄的增长,其生理特点发生变化,配方应随牛生理特点进行调整。犊牛断奶前以母乳为主,同时兼顾饲喂一些代乳料,断奶后日粮结构需以易消化的精料和新鲜牧草为主,断奶前后做好防应激工作。有条件的牛场建议直接购买各日龄段的全价精料,搭配粗料进行饲喂。另外,在饲草生长茂盛的季节,建议每天饲喂青绿饲料进行营养的补充,青绿饲料不但适口性好,还含有天然的维生素、有机微量元素、易消化纤维素等,能显著提升采食量和促进机体生长。
5.3合理使用促生长类饲料添加剂
促生长类的饲料添加剂大部分是通过调节瘤胃菌群平衡,加快饲料的消化和吸收,保护机体健康和减少牛代谢性损耗等方式实现体重快速增加的。常用的添加剂有微生态制剂、生物酶制剂等,微生态制剂口服后能调节瘤胃微生态平衡,使有益菌始终处于优势地位,消化道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间接起到促生长作用。酶是一种高效的生物催化剂,对于牛来讲,该制剂以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蛋白酶、肽酶等为主,进入消化道后能帮助饲料中纤维类、淀粉类、蛋白等物质更快更充分分解,从而提升营养吸收率。
在日常肉牛饲喂中,育肥前期日粮中需要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和蛋白质,为骨骼、肌肉的生长提供营养的来源,就需要在日粮中添加壮骨肽,通过过瘤胃技术,促进矿物质吸收,拉大骨架。
育肥中期一般为4~6个月,肉牛处于19~24月龄,育肥中期肉牛的特点是骨骼、骨脏、肌肉的生长已经趋于完全拌料添加牛羊壮膘王,增加采食量,催肥增重,促进脂肪堆积。
育肥后期一般为6~8个月,此时肉牛的年龄在25~32月龄,这时候精料的比例较大,占日粮干物质的70%,精料的饲喂量需要保持在体重的1.8%~2%,在出栏的60~90天可以适当的增加维生素E和维生素D的饲喂量,以改善牛肉的品质和色泽,同时添加速肥肽二代,去油,塑形,提高瘦肉率和出肉率。
5.4加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疾病直接影响着牛的健康,病态下的牛很难快速生长,特别是有些牛表面上看不出明显症状,但机体却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生长发育不佳。犊牛从出生开始必须制定科学的免疫和保健程序,病*性传染病必须以疫苗免疫为主进行预防,病牛可用中药、抗体制剂、含细胞因子的生物制品以及抗病*的化药进行治疗。细菌类、支原体类、衣原体类和.螺旋体病原感染则通过敏感抗生素进行防治。真菌性微生物以霉菌为主,预防必须把好饲料关,使玉米等饲料不受霉菌严重污染,将成品料储存在通风、干燥、阴凉的仓库中,如果发生霉变禁止饲喂。对于普通内、外科病,建议采用个体对症治疗和对因用药相配合的治疗方法,使病牛在最短时间内康复。
5.5合理控制饲养密度
同等条件下,牛群的饲养密度越小,其整体生长速度就越快,个体间的体重差也就越小。饲养密度控制主要针对舍饲牛群,尤其是存栏量大的牛场一定要进行网格化管理,将大牛群分隔为多个小牛群,每个小群单独提供一个舍和活动场地,舍与舍之间只需要用坚固的栅栏隔开即可。料槽尽可能散状分布,如果为集中分布则长度尽可能要长,防止喂料时出现抢料和拥挤状况。另外,饲养密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牛的生长状况需要随时调整,育肥牛养殖过程中体格不断增大,定期需要对群体中体格相对弱的牛进行分栏,一方面可降低数量,另一方面弱牛隔离后能重新获得更优的养殖环境进行育肥。如果牛场的场地有限,建议在场内设置一些立体建筑物,通过增加空间来降低社群行为带来的影响。
我是胜群养殖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