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阅读约需7分钟
从今天开始到本月21号是我国第二十七个肿瘤防治宣传周。众所周知,肿瘤分良性、恶性两种,如果是恶性的就成了老百姓非常害怕的一种疾病——癌症,很多人将其称作是不治之症,甚至会谈癌色变,癌症真的如此可怕吗?关于癌症的防治,您最关心哪些问题呢?市民陈先生:我特别想问一下,这种癌症的得病率跟家族的遗传有没有关系?比如说有直系亲属得了癌症,那么我们的其他直系亲属得癌症的几率会不会有这种科学的依据说有多少?我们怎么有效地能去预防它?市民陈女士:我们现在正好处于新冠疫情期间,我想问一下就是像癌症患者手术治疗后一般会化疗用药什么的,这些对咱们现在接种疫苗有没有影响?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市民丁女士:有没有这种特定靶向药,然后可以完全消灭掉肿瘤这个疾病。癌症真是不治之症?关于癌症,大家想知道的很多,那先来说说大家最关心的癌症真是不治之症吗?真的是一旦查出患癌,就离生命的终点不远了吗?图片来源:央视新闻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新近发布的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指出,正常人体细胞演变为癌细胞,再形成肿瘤,通常需要10到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癌症是一种慢性病,可预防、可筛查、可治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经验和调查数据,大致人类癌症有三分之一是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那么能够预防的,还有就是大致三分之一,如果是早期的是可以治愈的,那么还有三分之一,可能发展到晚期了,但是通过合理的治疗,那可以延长寿命的。图片来源:央视新闻癌症也会遗传吗?刚刚说了癌症实际上是一种慢性病,那它是否也和很多慢性病一样会遗传呢?专家告诉我们,在所有癌症当中存在明显遗传倾向的仅占5%到10%。家族中,如果有一人患癌不必太过紧张,但是如果直系亲属中有两到三人都患了同一种癌症,就可高度怀疑有家族性的患癌倾向。图片来源:央视新闻病从口入,癌症也能吃出来吗?除了遗传,患癌几率与生活习惯也有着很大的关系,比如说饮食习惯,俗话说病从口入,癌症也能吃出来吗?研究显示,很多癌症都与饮食有关,比如高脂肪饮食可增加结肠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大量脂肪还可以使人体雌激素合成增加,导致罹患乳腺癌的风险上升,同样长期过量摄入蛋白质也会增加患癌的风险。图片来源:央视新闻那么少摄入一些营养物质行不行呢?同样不可取,研究显示,锌钙硒钼碘等摄入不足,也易使人患癌。图片来源:央视新闻还有喜欢吃烧烤的朋友注意了,肉类经高温炙烤,被分解的脂肪滴在炭火上,食物脂肪焦化过程中的产物与肉里的蛋白质结合,会产生一种叫做苯并芘的致癌物质,附着于食物表面,经常吃烧烤,这类致癌物质,就会在人体的蓄积,有诱发胃癌、肠癌的危险。图片来源:央视新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比如说肝癌,它和*雀霉*素有关,就霉变的食品,霉变的花生米、霉变的瓜子,还甚至于豆腐乳等等,那么这种东西一进入到肝脏以后,可以促进肝脏发生癌变。中医院胰胃外科病区主任田艳涛:比方说,我们多吃水果蔬菜,吃少量的粗粮,尽量的吃白肉、少吃红肉,这样一个习惯就对我们的胃肠道,甚至我们整个的身体健康都是有好处的。图片来源:央视新闻食用“发物”会导致癌症复发吗?说到吃,我们民间有“发物”这样的一种说法,吃的是一些能够使疾病加重或者引起旧疾复发的食物,比如说羊肉、海鲜等等,有传言说“发物”同样能使癌症复发,真的如此吗?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在这要辟个谣,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指出,截至日前,未见明确应使用发物而导致癌症复发的病例。肿瘤是否扩散与肿瘤细胞的内在基因调控有关,不用盲目忌口。运动能防癌吗?除了健康饮食,还有人问运动也能防癌吗?这回要给您一个肯定的回答了,运动的确能防癌,但是这里指的不是剧烈运动,而是要长期的有氧运动。专家表示人体免疫细胞数量可随运动量增大而上升,从而使癌细胞在形成之初就被消灭。运动本身也会刺激人体内某些激素的分泌,加快骨髓的生成白细胞的速度,增加他们吞噬癌细胞的能力,运动时大脑还会产生能够使人感觉身心愉快的物质,帮助人们抑制不良情绪的侵蚀,这些都对健康非常有益。图片来源:央视新闻体检查出结节一定会癌变吗?当下春暖花开,正是很多单位开展体检的时候,但是很多人,却因此慌了神,因为体检检查出来身体内有结节,有人还不止一处,这难道是癌变的前兆吗?健康体检的时候,最容易查出的是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和肺结节。中科甲状腺超声科教授学术带头人谢华:因为现在彩超设备和专业技术水平的认识也越来越高了,发现甲状腺癌最小的,我们发现到一个毫米两个毫米的,这种原位的癌,发现了治疗以后,当然效果肯定是非常的棒了。图片来源:医院乳腺外科教授*汉源:现在很多妇女来门诊看病,她们最着急乳腺出现结节,结节是一个统称,一个是良性肿瘤,一个是恶性肿瘤,一个是囊肿,结节不管大小,它没有血流信号,这种情况下癌症机会就少一些,如果有一个结节有钙化加上血流,基本上就有问题。图片来源:央视新闻中国抗癌协会科普部部长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支修益:可能目前对小结节的认识,还处于过度恐慌,甚至在医务界,我们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