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炎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泉州人注意疾控紧急预警近期这种病高发
TUhjnbcbe - 2021/5/17 11:41:00
北京皮肤病治疗医院 http://pf.39.net/bdfyy/dbfzl/index.html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满园春色也关不住精力旺盛的学生们一颗玩乐的心。但值得注意的是,春季也是各类疾病的高发季节。校园人群密集,是传染病防控的重要场所。目前,在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下,长春新区吉大慧谷学校的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已成常态化、制度化。与此同时,学校也非常重视季节性传染病的预防与宣传工作。春季到来,慧谷学校在此温馨提示:

常见传染病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儿童,极易在托幼园所和学校内引起聚集发病。疾病分类主要有甲、乙、丙型流感,我国主要是甲型流行。

1、症状

单纯型:

起病急,高热(可达39~40℃)伴畏寒,可持续2~3天。

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

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不明显,少数患儿可出现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类似感冒症状及畏光、流泪等眼部症状。

中*型与胃肠型:

中*型极为少见,主要是病*侵入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引起中*性症状,可发生休克、心肌炎、脑膜炎、循环衰竭等,病死率较高。主要表现为高热、昏迷,儿童可出现抽搐,并出现脑膜刺激征。

胃肠型在儿童中常见,以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为主要症状,一般2~3天即可恢复。

肺炎型:

肺炎型可由单纯型转换而来,也可直接表现为肺炎型。患儿可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发绀、气急、剧咳、咯血、极度疲乏等症状,病死率高,多因呼吸及循环衰竭而死亡。

2、预防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

培养个人卫生习惯,使用流动水洗手、不随地吐痰。

增强自我防护,注意佩戴口罩,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咳嗽或打喷嚏时需注意,应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通过疫苗预防接种来增强自身免疫力。

有发热医院发热专区就诊。

学校要落实好晨午检、因病缺课和追踪制度,做好日常的环境消*工作,发现聚集性疫情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二)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多见于儿童,极易在小学与托幼机构发生和流行。冬春季节多发,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传播途径较为广泛,主要经飞沫或接触传播,可通过被病*污染的用具传播。水痘相对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青少年患水痘后出现重症水痘和并发症的风险高于儿童。

1、症状

前驱期:

可出现畏寒、发热、头痛、乏力、咽痛、咳嗽、食欲下降、全身不适等症状。

出疹期:

皮疹首先出现在头部和躯干,逐渐波及四肢,初为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并发展为疱疹;疱疹后1~2天,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周围皮肤红晕消失,再经数日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瘢痕。

同一部位常可见斑丘疹、水疱、结痂同时存在。

如不出现并发症,可在2周左右自愈。

2、预防

接种水痘疫苗可预防感染。

加强锻炼,春季在公众场所注意佩戴口罩。

水痘的传染性极强,在水痘高发季,若出现发烧、出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隔离。

隔离直至水痘疱疹全部结痂为止,学生复课需要学校查验复刻证明后方可返校。

学校应当密切监管学生传染病发病情况,发现有水痘病例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A16型及肠道病*71型。春末夏初、秋季初冬高发,5岁以下儿童多见。主要通过与患者密切接触及接触被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而感染,也可通过飞沫传播,可重复发病。

1、症状

以手足、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将手足口病分为五期。

出疹期:

主要为发热,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等症状。

神经系统受累期:

少数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表现为嗜睡、吸吮无力、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肌无力、颈项强直等。

心肺功能衰竭前期:

表现为心率和呼吸增快、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血压升高。

心肺功能衰竭期:

表现为心动过速(少数出现心动过缓),还可出现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血压降低或休克;还出现有抽搐、严重意识障碍等症状。

恢复期:

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2、预防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勤洗手。

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

不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做好日常通风及消*工作。

加强对学校食品及饮水卫生的管理,定时做好食堂设施设备消*工作,确保师生饮食与饮水安全。

落实晨午检及因病缺勤登记制度,做好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工作。

加强健康教育,做好肠道传染病的健康宣教工作,提高师生对传染病的防控意识。

(四)诺如病*性胃肠炎

诺如病*性胃肠炎是由诺如病*感染引起的胃肠道疾病,最常见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因诺如病*具有感染剂量低、感染后潜伏期短、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传播途径多样等特点,使其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的能力,很容易在人群间造成传播,全人群普遍易感。其主要传播方式为人传人,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1、症状

一般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的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其次是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等。若不及时处理,严重者可导致脱水、休克等并发症。成人和儿童症状有所区别,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

2、预防

把关“病从口入”,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用手揉眼睛、摸嘴巴、抠鼻子等。

注意增加水分、营养的摄入及蔬菜水果的摄取,均衡膳食。

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提高身体免疫力。

保证睡眠充足,注意生活规律。

注意家庭饮食卫生,肠道传染病期间,应减少外出就餐。

若有学生发生呕吐,先疏散其他学生,相关卫生老师做好防护后,将发病学生带去隔离并处理呕吐物,对整间教室进行消*处理。

学生患病期间应居家主动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3天,避免传染给其他人。

患病时应注意补充水分及电解质,不要乱用抗生素,遵医用药。

(五)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传染性极强,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每年的3~5月高发,人群普遍易感,但多见于1~5岁儿童,在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容易传播,感染愈后会有持久免疫力。

1、症状

通常先出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咳嗽、流涕、畏光、眼结膜红肿等。

随后会出现高热,脸上出现红色皮疹。皮疹出现按照耳后、颈部、面部、躯干、上肢、下肢及足部的顺序,由上至下逐渐发展至全身,退疹与出疹顺序一致,先出先退、后出后退。

严重时可能会伴有并发症如肺炎。

2、预防

及时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

减少去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场所,注意公共场所佩戴口罩。

出现麻疹的临床症状,医院就诊,若确诊为麻疹,应隔离治疗。

(六)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疾病,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幼儿,冬、春季高发。可通过呼吸道及直接接触传播。

1、症状

前驱期:

症状较轻,出现低热伴咳嗽、咽痛、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和眼结膜炎等眼部症状,耳后、后颈部和枕部淋巴结轻度肿大,伴轻压痛。

出疹期:

发热1~2天后会出现浅红色斑丘疹,始于面部,迅速向颈部、躯干和四肢发展,很快遍及全身。但手掌足底大多无疹,2~3天内全部消退,退疹后不留色素沉着或脱屑。

2、预防

去当地的预防接种门诊及时接种风疹减*疫苗。

尽量减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若一定要去应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室内开窗通风,减少病*传播机会。

若确诊为风疹,患儿居家隔离、卧床休息,避免直接吹风,加重病情。

食物中*

4月,各种野菜生长,由于学生和家长对野菜等野生植物普遍缺乏辨识能力,应特别注意防止误食有*野生植物导致中*事件发生。食物中*首先会引起胃肠道反应,有些*物吸收进入血液,会损害肝脏、肾脏等脏器。

1、症状

食物中*的临床症状大多相似,一般以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呕吐等,兼有神经系统症状;少数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伴有胃肠炎或其他有关症状。

2、预防

不采、不食、不买、不卖野蘑菇等野生植物,谨防误食中*。

食用新鲜干净的食物,将剩余饭菜合理保存,避免发生变质。

避免食用不明来源的食物或者不确定是否有*的食物。

学校应做好食堂卫生监管工作,食堂应定期检查库存、及时清理变质及过期食品,餐具、炊具使用前洗净消*。

误食*蘑菇或不明植物后出现恶心、呕吐、无力等身体不适症状,要立刻进行催吐,将未消化的*蘑菇、有*植物排出体外,医院救治。

过敏性疾病

春季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多发的季节。

1、症状

过敏性鼻炎:

吸入变应原是过敏性鼻炎的主要原因,如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等。主要是阵发性喷嚏连续性发作,大量水样清涕,其次是鼻塞和鼻痒,部分患者有嗅觉减退。过敏性鼻炎有可能会诱发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咽喉炎、过敏性结膜炎等并发症,应积极治疗。

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性结膜炎主要症状为眼痒、异物感、结膜囊分泌物增多,患儿可表现为揉眼或频繁眨眼,伴有畏光、灼热感,睑缘不时出现黏液样分泌物。

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哮喘发作前多有先兆症状,如打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如不及时处理,可因支气管阻塞加重而出现哮喘,严重者可出现端坐呼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症状。

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儿童常见皮肤疾病。引发荨麻疹的因素有很多,如食品、药物、花粉、感染等,但大部分患儿找不到病因。表现为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型态不一的红色风团,多时会融合成大片,伴有明显瘙痒,皮损多遍布全身。发病快,消落也快,一般24h内可自行消退。风团可出现在任何部位的皮肤,如唇部、眼睑,可使患处明显肿胀,舌、口腔或咽喉等黏膜处均可累及。

2、预防

减少去公园花粉、柳絮等较多的地方。

饮食均衡,忌辛辣刺激的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等,缓解过敏炎症。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过敏期间不要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过敏。

勤洗晒衣服、被褥,减少螨虫繁殖。

开窗通风、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居住环境卫生清洁。

外出回家后,清洗手部与脸部,及时去除身上可能携带的花粉或其他过敏原。

过敏性哮喘目前主要以药物控制为主,为了防止病情反复发作,患儿除了要接受规范性治疗外,还应该远离过敏原,控制饮食。

(图文内容整理自网络)

总策划

欧炜

总编

杨丽敏

主编

崔巍

责任编辑

刘璇卞海

校对

卞海李宇奇

美编

陈超群

长春新区吉大慧谷学校

欢迎您

1
查看完整版本: 泉州人注意疾控紧急预警近期这种病高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