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第五届成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大会”上,“熊猫和朋友们—肿瘤患者互助组织发起人”韩凯通过两个故事告诉了大家胃肠肿瘤病人究竟期盼什么样的药物,听了韩凯报告之后,著名肿瘤临床专家,南京大医院副院长、肿瘤中心主任刘宝瑞教授现场就韩凯所提到的问题从医生的角度给出了回应。满足临床未满足的需求是新药开发的终极目标,此次对话对于新药的立项给出了全新的视角,在与会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写意君特整理成文分享给大家。
胃肠肿瘤病人究竟期盼什么样的药物?熊猫和朋友们--肿瘤患者互助组织发起人韩凯《北京中年抗击晚期结肠癌手记》作者,获得全网千万阅读量我是一个肿瘤患者家属,今天主要通过两个治疗故事,主要分享胃肠癌患者对新药的复杂情感。01失败案例:免疫治疗引起超进展风险其中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叫王建秀,曾经在财新网、奇点网做过副主编。年3月,王建秀出现不停地咳嗽,医院被诊断为哮喘。同年7月,由于症状没有改善,医院做了一个过敏源筛查,拍了X光胸片。两个月后,王医院做了CT和支气管镜,被确认为局部进展期的肺鳞癌。专家强烈建议她入组PD-1,也就是默沙东公司后来推向市场的可瑞达。当时该药物处在三期临床,王建秀从年11月开始入组治疗。不过非常遗憾,过了6个月的时间,她的病情就进展了。肿瘤增大了50%,还发生骨转移,从一个局部进展期的肿瘤,变成了一个不可手术的四期晚期肿瘤。这个临床入组要求,是PDL-1表达阳性、EGFR阴性和ALK阴性。王建秀检测的时候,PDL-1表达是1%,ALK是阴性。由于肺鳞癌EGFR阳性可能性比较小,所以没有测EGFR。她出组之后做基因检测,发现有STK11和EGFR两个突变,二者都会引起免疫治疗的超进展(HPD)风险。由于免疫治疗失败,王建秀进入到姑息性化疗阶段。一开始化疗效果还可以,可是四期肿瘤路越走越窄。在治疗过程当中,她的思想依然是自由和丰富的,写了很多观察和思考文章。我从中当中也获益过,不断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在给更多人提供一些帮助。最后,王建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