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大学堂举行第十二次讲学活动
春风和煦,樱花盛开。4月15日下午,在我校水上报告厅举行了中华文化大学堂第十二次讲学活动。此次讲学的主讲人是安徽电视台学习型组织研究所执行所长余夕仁先生和安徽省电力经济技术研究中心教授级高工张俊生先生。这两位专家长期从事中华文化的研究和普及工作,并作为骨干多次参加中华文化大学堂的研讨活动。
余夕仁先生以“修身为本”为题,结合亲身实践,指出个人的修炼应在汲取佛家的“戒”、儒家的“定”和道家的“慧”基础上,结合时代需要发展新“三学”,才能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在这里,“戒”即是选择,有使命(不茫然)、有目标(不盲目)、分清轻重缓急(不忙碌);“定”即是学会做人,焦点内向,放下自我,普渡众生;“慧”即是学会做事,知识、技巧虽然重要,态度尤其应引起世人关注,态度决定你的行动,行动决定你的习惯,习惯决定你的品格,品格决定你的命运。他总结了“为人处事,太极道”:即把别人当自己——全心全意,这是一种无我的状态;把别人当别人——设身处地,这是一种智慧的状态;把自己当别人——将心比心,这是一种慈悲的状态;把自己当自己——明心见性,这是一种觉悟的状态。而这一切理论最终都脱离不了实践,也就是必须实现“知行合一”。
余夕仁先生讲学
张俊生先生以“学好《弟子规》,做好身边事”为题,围绕“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学习《弟子规》的误区”及“如何学习《弟子规》”展开讲演。首先,他以某文化代表团访美期间由于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而遇尴尬一事指出学习传统经典的重要性,但人们该如何在浩繁的经典中做出取舍呢?针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三玄”“四书”“五经”以及大众普及的“三根”(《弟子规》、《十善业道经》、《太上感应篇》),张先生坦言,读《弟子规》是一个很好的学修中华传统文化的切入点。接着,张先生从修身养性、家庭和谐、社会稳定三个方面讲到了学习《弟子规》的重要作用。讲到学习方法时,张先生谈了自己的体会:一门深入、长期熏修,重在实践、做好身边事,如是方能达到“知行合一、言行合一、身心合一、天人合一”的境界。
张俊生先生讲学
在互动时段,两位讲演者分别回答了听众提问。他们深刻的文化造诣和密切联系工作生活实际的生动活泼讲学内容,受到听众热烈欢迎。
在听众席的第一排,一位90岁高龄的退休老工人吴天雄引人注目。他30年前曾来我校听过生物学方面的讲座,进而打工求知,10年前被合肥28中正式录取为中学生,获得过全国性读书活动特等奖,今天又来到中华文化大学堂参加讲学活动并现场提问,受到听众鼓掌欢迎。
(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