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生病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常常要求医生给宝宝打针,特别是要求给“打吊针”(输液)并加消炎药(抗生素)。他们总认为打针比吃药好。有时吃药能好的小病,在家长的万般要求下,医生不得已给打针或输液。有的医生坚持不给打针,还会引来家长的不满。
宝宝生病究竟吃药好,还是打针好?首先要看宝宝得的是什么病,然后考虑药物在什么性状下可以发挥最大的效果。再就是要考虑怎样给药比较方便等。如果不论大病小病动不动就打针或输液不一定就疗效好,有时还会发生输液反应。而且如果什么病都在液体里加抗生素,还会造成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会降低宝宝自身的抗病能力,破坏和杀死身体内正常有益的细菌,还会使导致疾病的细菌产生耐药性,给今后治疗感染性疾病制造障碍,甚至导致严重后果,这样的教训是很多的。
吃药是最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一般没有什么副作用。有些药只能口服,如中药冲剂、中医成药、止咳糖浆、胶囊和药面等。服用后少量在胃部吸收,大部分在小肠吸收,吸收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一些疾病如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必须让药物在肠道中直接发挥作用,所以如果宝宝得了这些病,口服药物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当然是吃药效果好。这个道理相信家长能够很好理解。
当然,有些病打针效果会好一些。通过注射给药,药物吸收快而规则。但此种方法给药,对药物制作、注射技术、消*措施的要求比较高,否则易发生一些问题,如注射局部的感染,神经损伤;静脉注射时,引起静脉炎或静脉血栓。如果药液漏出血管外,还会造成组织坏死;臀部反复打针,局部会有硬结,肌肉收缩能力减弱,少数可导致臀部肌肉挛缩症,引起行走时一瘸一拐的,甚至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因此打针不如吃药安全。
不过,有些得了急重病症需要抢救的患儿,还是应该通过打针和输液给药来治疗的。如下情况时必须打针或输液:
1、抢救重症病儿(如昏迷)以及严重感染者,或患儿病情发展迅速,需要药物很快进入血液并要保持血液中的药物有较高浓度作紧急治疗时。
2、患儿存在吞咽困难,严重呕吐、腹泻或胃肠道病变严重时,以及药物会在胃肠道发生破坏时,如胰岛素、青霉素等药物在胃肠道能被胃酸破坏,只有采用注射给药(包括静脉输液-即打吊针)的方法。
3、对于胃肠不容易吸收口服会明显降低治疗效果的药物,或没有合适的口服剂型的药物,只得选用注射给药,如链霉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