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炎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医辨证之寒湿困脾证杏林小酌
TUhjnbcbe - 2023/9/7 21:22:00
北京治痤疮好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9204368658288694&wfr=spider&for=pc

民以食为天,脾又是后天之本,脾胃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关乎身心健康,又有俗语说“十人九胃”,说明脾胃失常非常普遍,学好脾胃病,能解决很多问题。脾胃病,我们前期主要说五脏,后期随之会论述六腑。

先说一下脾胃病一些比较浅显又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脾气虚、脾阳虚属于脾的功能异常,动力不足,脾升清,清阳不升又影响胃的和降,所以脾气虚会出现一个特征症状:腹胀,主要表现为食后腹胀,空腹时减轻。脾阳虚程度会更重一些,会出现腹胀,不食也胀。

西医称此病为胃肠动力不足,多口服吗丁啉、健胃消食片改善这些问题,前期效果很好,但是后期作用会越来越弱,直至失效,原因是没有解决脾气虚、脾阳虚这个关键问题。那么中医中成药吃什么?可以试用参苓白术散(丸)。西药一时爽,但不解决根本问题,中药慢点,但是确实能解决大问题。

再说一下脾为湿困,寒热一般不单独为病,但与湿合就会出问题,原因可以理解为寒热对脾来说是散兵游勇,是孤狼,但与湿合并,马上就有了组织纪律,狼狈结合,为祸不小。湿为祸脾脏,主要表现为痞,痞满不适,痞塞不通,按之柔软,压之不痛,视之无胀大之形,湿热蕴脾证的“痞”特点是痞闷兼口渴不欲饮,口腻伴口苦,小便*赤、苔*等热像,详见我的文章。寒湿困脾证的“痞”症特点是痞闷兼见口淡不渴,口腻纳呆,小便短少但不*,苔白腻、脉缓等寒象。

以上作为过度,主要是引出今天讨论重点:寒湿困脾证。寒湿困脾,又称寒湿中阻证、湿困脾阳证、太阴脾湿证。百度百科名词解释:寒湿之邪内盛,困阻脾胃枢机所引起,临床以脘闷体重、便溏浮肿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常见于痰饮、泄泻、霍乱、*疸、水肿。现代医学的急性胃肠炎、*疸型肝炎、肾炎等疾病可见此病证。

寒湿困脾证的症状上文也说了一部分比较特征的症状:痞闷(纳运障碍)+寒湿之象(寒湿内盛),主要有脘腑痞闷或痛,口腻纳呆、泛恶欲呕,口淡不渴,腹痛便溏,头身困重,或有肢体浮肿,小便少,或见身目发*而晦暗,或妇女白带量多。

病因方面一是病从口入,过食生冷以至于寒湿停止中焦,或过食肥甘,湿浊内生,困阻中阳。二是邪从外来,冒雨涉水,久居潮湿,气候阴雨,寒湿内侵伤中。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得这个病的基本上都是管不住嘴惹的祸。

病机,多吃点生冷、大鱼大肉咋就会痞闷不适、寒湿困脾了呢?主要是上述饮食伤寒化湿,困阻中阳,脾胃升降失常,运化失司,所以会出现痞闷不舒等一系列症状。

本证疾病模型,疾病模型很重要,好些人学中医好多年不会临证,这与大学教学脱离临床有很大关系,虽然也有几次见习机会,但那能认识个啥,值得推敲。学习证型先给他建个疾病模型,说起那个证马上有中医、西医鲜活的疾病与之对应,反复积累、熟悉,再临证看到某个疾病时,脑海马上调出几个证型,我们再类证鉴别一下,抓住特征等重点,证型马上就辨好了,有了证,再联想代表方,以及常用加减,结合临床兼证,用药就立马有谱了,临证也就不慌了,经验也就出来了。

本证中医记住一个简单的胃痞病,因为“痞闷”是其特征。西医记住消化系统一个胃炎或者肝炎(西医肝炎在中医多从脾胃论治)也就行了。关键记住其特征,熟悉之后其他疾病见此特征都可以从此证论治。

类证鉴别,文章开头就说了几个了,可以再看一下。

治疗方法,寒湿困脾所以要温中化湿。代表方:组成:胃苓散,白术、桂枝、猪苓、茯苓、泽泻、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等。本证是五苓散和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合方而成。本方温阳较弱,侧重健脾利湿。

与此相似的还有一个方:实脾散,由干姜、附子、白术、茯苓、炙甘草、厚朴、大腹皮、草果仁、木香、木瓜等组成,本方用干姜、附子温阳利水,多用于阳虚较明显的水肿证。

总之,中医治湿的方法有芳香化湿、运脾燥湿、利水渗湿,这些方法应当酌情使用,脾脏恶湿,易被湿困,本证治疗应以脾为中心,处理好脾困和湿阻的关系,湿为阴邪,用药应当兼以温运。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辨证之寒湿困脾证杏林小酌